第9章 琴声击穿人心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56更新时间:25/05/29 23:03:44
“她有什么能耐?简直是门外汉!”宋华浓冷笑一声,仿佛胸中积郁的浊气总算吐了个干净,“这番献丑,倒是自知之明尚存些微。”

这傅凝云,还不是仗着思妃娘娘的宠爱才挤进德院?昨日还信誓旦旦地说什么再不纠缠戚二公子,明显是哄骗大家的幌子。一个从乡下来的粗人,哪怕长了副能讨人眼的好皮囊,也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罢了。

“多谢宋姑娘夸奖。我最大的优点,恰就是‘自知之明’。”凝云忽然满脸诚恳地道谢,那姿态认真得让人摸不清她话里是诚心还是反话。

但在宋华浓听来,这句不轻不重的言辞,竟仿佛暗藏风刺。

“少在这儿阴阳怪气!”

“哦……原来道谢是阴阳怪气。我知道了,下次不会再犯。”

她的话软绵至极,像棉花般挠在人心坎里,偏叫人又气又恼,却无处发作。

一旁的顾芷露仍是端庄温婉的模样,满脸无害地笑着劝慰:“傅姑娘,不必灰心,凡事开头都难。你现下不熟练,日后勤加练习,必会有所成就。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但说无妨,我们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凝云面无表情,只是专注地看着她,目光深邃得令人捉摸不透。

琴夫子见状,频频点头,心中对顾芷露的涵养与善心赞叹不已,忍不住扬声道:“顾姑娘才德兼备,友爱同窗,当为德院楷模!”

瞬间,四下迎来阵阵附和声与拍马之语,纷纷不吝溢美之辞。

而人群中的上官荑却悄悄走上前,笑着朝凝云低声道了一句:“傅姑娘,你能来德院,真是我们的幸事。”

“……”凝云听后,直觉得这话无来由得郑重,仿佛自己做了一件举世无双的壮举,叫对方如此感怀涕零。

稍加探问才明白个中缘由——每季考测后,学院都会给学生排出名次。过去,上官荑常年稳居榜尾,如今她却因凝云的“神助攻”,名次足足往前挪了一格。

然而,即便如此,这也不至于构成上官荑特意感激她的理由。

她手抱断弦琴,被夫子罚站在德院外的竹林旁,心中百味杂陈。这里正是学院进出要道,所有人都能尽收她的窘态,包括隔池相望的昭院学生。

凝云漫无目的地瞥向远方,却见那片竹林湛青绿意满眼,竹海翩然起伏,而昭院的师生们正安静地听一位老者教授画艺。

“画者,当以妙手摹万物之真,草木山水,尽融于心。笔墨挥毫,随形赋意,使纸上生动自成一景。”老夫子的声音洪亮而抑扬顿挫。

而凝云那抹艳红身影,迅速吸引了昭院学生们的目光。

林清桥微挑桃花眼,嘴角挂起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扬声提议:“夫子,咱们今日来画自然之景,不如就以那片竹林作画吧?”

众人闻言,纷纷转头望向竹林。

青翠竹影中,凝云那抹红映入眼帘。袍袖与发带随风起舞,竟宛如画中仙子跃然。

“春风不负此时景,绿肥红瘦正相宜。”老夫子欣然点头,“便以此立题。”

提笔之际,有人瞥向戚堂,想看他如何作画。只是,那双冷淡却深邃的眸子此刻竟然失了神。

戚堂锁定凝云许久,心情复杂。那抹影子竟让他生出一种错觉,仿佛那并不是风评不佳的傅凝云,而是名门望族出身的贵女。不过,这对他而言只是稍纵即逝的念头——傅凝云考测垫底本不意外,但愿她能知难而退,免得以后丢尽所有人的脸。

而林清桥却靠近谢玉,低声揶揄道:“戚二公子估计会后悔到肠子发青吧。”

谢玉顺窗外望去,薄薄的镜片中,仿佛已映出一幅动人之景。

凝云偏头,望了一眼万里晴空,心生叹息。蓝天如洗,比德院的条条框框可人得多。若能有一张凉椅,摆一壶清茶,她倒更愿意站这里“受罚”。

她却不知,自己的剪影早已被无数眼睛牢牢定格,客观地成为了昭院众人的画中美景。那些画上的她,以不同笔触呈现出飘逸灵动的风姿,与竹海相辅相成,引得宁静与惊艳同在。

整整站了一日,琴夫子终于负手而出,一脸严厉:“傅姑娘,你可有好好反省今日之事?”

凝云从容答道:“有啊。我爹常教我,做人最忌半途而废。没考完就走人,这事儿我可干不出来。”

说罢,她轻轻拨动手中断弦琴,“铮——铮——铮——铮!”四根琴弦顿时尽断。

突兀的声响惊得鸟儿仓皇飞窜,竹林间忽然飘下白灰,精准落在琴夫子的微秃头顶……

瞬间,琴夫子怒不可遏:“傅姑娘!难道你对德院的教诲存了不满?”

凝云无辜地眨眨眼:“您教过我吗?”

这时,林清桥不知从何处缓步走来,折扇轻摇,唇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傅姑娘这话问得极是,夫子教过她吗?”

琴夫子眉头一跳,满腔怒气顿时堵在喉头。他依旧不愿退让,厉声道:“考测乃德院传统规矩。莫非因傅姑娘一人,便要全然作废不成?”

凝云懒懒倚在断弦琴旁,调侃似的回他:“夫子既说传统是规矩,那我自当奉命行事。只是,我不明白您为何会觉得,我心怀不满呢?”

句句软中带刺,偏能击穿人心。林清桥的笑意更浓了几分,而琴夫子却第一次察觉到,他所面对的,绝不是一个逆来顺受、拙木任教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