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琴声不止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425更新时间:25/05/29 23:03:44
凝云听到有人问:“凝云姑娘师从何人?”她淡然回答:“和寺中僧人所学。”

此话一出,众人皆若醍醐灌顶般点头——疑惑全然散去。

她抱琴而起,将琴轻轻交还送琴之人。众目睽睽之下,她的一举一动宛若漾起的涟漪,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当她迈步向德院学子走去时,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所有人呼吸微顿,屏息静望,不敢稍有分心。

目光交集中,凝云步伐稳健,径直来到琴夫子与宋华浓之前。她神色清冷,却丝毫不显怯弱。开口之际,声音清亮如晨曦:“请问,我可通音律?”

宋华浓勃然变色,她冷哼一声,语气愤然。“听闻有些州郡丧葬仪式竟用奚琴伴奏,这般粗俗之音也有人喜闻。你们竟是崇学院学子,却因一曲低俗之琴声哭哭啼啼,实在荒唐!”

此言方出,众人齐齐将谴责的目光投向宋华浓。琴声触动人心,亡亲之思或哀愁之念皆是寻常。对于琴音所引发的情感,何来高低之分?

“人生百味,有谁能全然避开喜怒哀乐的羁绊?傅姑娘的琴声引人入心,正是情至深处,不禁动容。而有人竟嘲讽这情感,可见其心思之冷漠。”一句话冷冽如刀,却掷地有声。

此言一出,场内气氛骤然变化。惊讶的目光纷纷落在发言者身上——竟然是戚堂。他向来沉敛,此刻却愤然开口,着实令人震惊。

戚堂虽有些懊悔自己突如其来的发声,但好在有人立即支持他的言论:“戚二公子所言极是。情之所至,寄曲相思,乃人之常情!傅姑娘琴艺卓绝,所奏曲意境深远,如此琴音即便闻一回,也是幸事。”

“此曲只应梦中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若非大才,岂能奏此传奇?”

“听琴有感,我今日痛悔未曾尽孝,往后必定更加敬亲顺孝!”

“宋姑娘这番出言挖苦,无非是自家脸面薄。梁国公府的颜面,被宋姑娘这般薄情凉义尽数毁尽。”

“方才各种劝退之论,如此不堪,又如何自圆其说?”

刺耳之声层出不穷,宋华浓此刻脸色惨白如纸。凝云目光冰冷,直视她而不逃避,语气如冰刃:“我再问一遍,我可通音律?”

宋华浓紧咬嘴唇,眼中怒火燃烧,却难言分毫。气氛一时僵持。

赵熹捋着胡须,眼中精光微动。他未置一词,旁边柳夫子却轻声道:“傅姑娘原是沉静低调的一人,可我们这些人逼得她不得不出头。今日显才露锋,她日后想要再被压制,可就难了。”

赵熹颔首轻应:“求仁得仁,开头容易,想收再难。”

眼见场面僵冷,琴夫子终于硬着头皮开口:“傅姑娘,实在误会。若你一开始就说明自己精通音律,何至如此?”

凝云稍稍抬头,双眸如点墨般深邃:“夫子为师,学生之所长与不足,本应由师者悉数了解,因材而教。但你未进行任何问询与证实,便下定论,将退学之事作为公议——这所谓学院堂规,可有如此莽断之条?”

琴夫子一时语塞,脸色青白交错,她无法辩驳,只得沉默应对。

凝云转身,目视众人,眼中泛起浓浓的哀伤。“我傅家出身清贫,祖辈于陲城淘米磨豆腐谋生。与众学子相比,我的家世微末如尘。我未曾受过正规教育,不识风雅,与你们相比,唯一可以自豪的是,我能站在崇学院这片土地上。”

她的声音伴着寂静飘扬,愈发沉痛。“贫寒之人渴求上进,所能寄托的不过是拼尽孤胆全力,为未来搏出一线光亮。在这尊贵的学院,我曾满怀欢喜,只为了不负家人期望。但今日,我的境况被一语尽述。在某些人眼里,我不过一介寒门卑微之生。”

话音未落,人群中已传来低低的啜泣声。这些寒门学子,乃至平民出身之人,自凝云言语中感同身受。他们如同被戳中了内心的软肋,再也掩不住深藏苦涩。

眼角含泪,即刻有人打破僵局。昭院那边的寒门学子不知是谁带了头,纷纷走到凝云与傅氏父女身后站队。默默无言的行动,宛如坚实的后盾。瞬息之间,袒护之墙愈筑愈高。德院中人也开始松动,上官荑更是率先表明立场。

议论声如潮水涌动:“傅姑娘琴艺卓绝,若她不通音律,我等岂不是瞎了耳聋了眼?”

“傅姑娘技艺恐怕连许夫子都未必超越!”

“若如此人才被逐,何来公正无私?”

凝云听入心中,神情微微动容。此刻鼓风拂去她的发带,那不卑不亢的姿态如旗帜般振奋人心。她的身影飘然如星辰,无形间驱散一切阴霾,指引着所有迷途的心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