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王爷心计深如海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287更新时间:25/05/29 23:03:57
书房一向是顾半柏不轻易涉人的领地,平日里除了极少数信任之人踏足,外人根本无法染指。可这次,他破天荒地让人给刚入府的小王妃南映霜备了一张专属桌案,俨然是默许了她随意进出的权利。这种举动,细细一想,不免令人费解。南映霜虽是邻国公主,身份敏感,但顾半柏竟还让下人专门煮了参汤备给她,关怀之意可谓体贴入微。

青烟悄然隐匿在夜色间,暗中打量书房内的情形,而顾半柏的目光停留在桌上的文墨,不觉多了一抹深思。那娟秀的字迹绘出一首雅致的曲子: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字里行间充满风雅意趣,他不禁联想到院落中那株虬髯老桃树,正值盛放,竟恍若诗中景致。目光扫过南映霜时,潜藏的冷意稍稍软化,本以为只是平庸联姻的女子,却不料竟是个颇通文采的妙人儿。

翌日,南映霜回到含娇殿后,灵心向她提及那三位美人被顾半柏责罚,因抄书之事竟被罚抄了三遍《女则》。她思及此事,心中隐约愧疚,便吩咐灵心准备席面,邀请三人聚会。然而,那三位美人似乎是被这一遭收拾得胆颤心寒,纷纷称病避开,她们显然比谁都明白,与小王妃同桌就餐的前提,或许是冒着再度“掉坑”的风险。

然而,美人们畏缩避世,却挡不住另一个人的兴致——卫明珠递了帖子,说是登门请安。南映霜听后欣喜若狂,心头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将卫明珠迎了进去。

两人自宫中一见便觉得投缘,如今再度聚首,自然聊得异常畅快。

“听说那位娇娇姑娘对你堂兄似乎情意难舍。”南映霜提起前事,神情透着几分调侃。

卫明珠轻蔑地扬了扬眉:“就她,也配?”但语气中却带着隐约厌憎,“后来我堂兄发了话,她就再也无法在京宁城立足了。这事儿闹得不小,她家人怕惹事,将她连夜送去了外乡庄子。”

“连夜送走?”南映霜有些讶然。

卫明珠答得理所当然:“可不嘛,我堂兄声名远扬,凶名在外,谁敢拦着他的决定!而且娇娇父亲官居朝堂,哪敢违拗他?”她俯身拾起一颗菜入口,毫无压力地补充了一句,“她不走的话,难不成真要丢了性命?不过,我堂兄倒不用下手如此狠绝,让人忌惮的,是他身上的影响力。”

南映霜闻言神情复杂。能让一个有权有势之人瞬间低头,将女儿彻夜遣送,这背后蕴藏的力量之可怕,已无需多言。她端起杯酒,抿了一口,心里感叹:“难怪当年顾半柏兵围南诏。我的皇帝爹巴巴地送来使臣讲和,还附赠亲生女儿联姻。以前我只觉得那行为荒唐又懦弱,现在看来,恐怕是顾半柏的威名令人无可奈何吧。”

她想起初穿越而来的那天,原主那个父皇的决策让她无比嗤之以鼻。堂堂一国之君,竟毫无气节,居然让亲生女作筹码,换国运安宁!直到今天,她才稍稍理解了,这或许也并非懦弱,而是无奈。

“你堂兄小时候就这么冷面冷心?”南映霜继续探问。

卫明珠闻问微微醉意来袭,语气因酒变得轻柔:“那倒不是。我姑母仙逝后,陛下见堂兄心里难过,便很少接触他。久而久之,堂兄便独居宫中,难免被人欺负。后来多亏太子殿下将他接去自己府上,情况才有所改善。”

她停顿了一瞬,又补道:“你知道我们家的太子吧,大启的四皇子,贤德有名,一代贤王的名号人人尊崇。只是年少早逝,唉。”卫明珠端酒感叹,酒香中透出了些许悲惋。

南映霜点了点头。贤王之称耳熟能详,而她突然想起另一个熟悉的名字——顾诗冬,文王,二皇子。脑海闪过初见时那让人握拳的画面,酒楼里的争执犹在眼前。她顿生好奇:“那后来呢?”

卫明珠顿了顿,目光深邃沉入回忆。忽然语声低缓如诉:“太子殿下出灵那天,我堂兄不知为何拔剑刺伤了他。若非顾诗冬身边护卫众多,恐怕早已命丧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