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孽缘!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948更新时间:25/08/04 00:41:53

赵嬷嬷强压着心头的不满,低声为自己辩解着:“夫人明鉴,老奴也是瞧着宋家小姐如此不知检点,竟与外男私定终身,身上还出现了那种不清不楚的痕迹。昨夜世子爷处置了二公子,老奴斗胆猜测,恐怕就是因为这两人之间发生了苟且之事,这才想着那丫头是不是在为自己开脱。”

周氏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清无已经将昨日发生的事情都告诉我了。那丫头一心想着找到证据,将宋知书那孩子救出来,谁知途中被人挟持,脖子上的痕迹便是那贼寇掐出来的。更难得的是,她在那种危急时刻,还捅了贼寇一刀呢。”

赵嬷嬷闻言,脸上满是惊讶之色:“这丫头倒真是有些胆识和谋略。”

周氏眼底闪过一丝赞赏,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谁说不是呢?只是行事太过莽撞了些。”

赵嬷嬷忍不住抱怨起来:“早知如此,老奴方才又怎会往那些地方去想?谁又能想到一个姑娘家会发生这种事情,好好的待在府里不好吗?偏偏净往外面跑。还好这次没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

周氏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件事毕竟是你的不对。那宋家丫头再怎么不守规矩,那也是镇国公府上的客人,你怎么也不能那样逼迫她呀。就算是自家的女儿,也不能如此相逼,更何况她还是客人呢?你当时就没有想过,这件事传出去,那丫头该如何自处吗?”

赵嬷嬷脸上羞愧难当,涨得通红:“老奴还不是被那个丫头气昏了头?”

周氏摆了摆手,示意赵嬷嬷不要再说下去了:“你冲撞了宋家丫头,顾齐烷不想让那丫头心里难受,便要我来惩处你。可你毕竟是看着我长大的嬷嬷,我又怎么舍得惩罚你呢?”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可若是不惩罚,那丫头心里定然不舒服;若是惩罚,我又舍不得。清无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

赵嬷嬷满脸愧疚地说道:“是老奴让小姐为难了。”

周氏语气柔和地说道:“有什么为难不为难的?你这些年来帮了我多少忙,我又怎么会不知道?”

赵嬷嬷小心翼翼地问道:“那这件事……?”

周氏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要不,罚你三年的月钱?”

赵嬷嬷眉头微微一皱:“会不会太轻了?”

“别急,等我说完。”周氏继续说道:“你去那丫头身边伺候,直到她出嫁后再回来,如何?”

赵嬷嬷脸色骤然大变。

赵嬷嬷面色铁青,语气中带着几分抗拒:“夫人,这实在不妥吧。”

她是周氏的奶娘,是看着周氏长大的。在周氏成为尊贵的镇国公夫人后,她也跟着每日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府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敢轻视她,就连外面的人见了,也要碍于周氏的面子,对她礼让三分。虽不是主子,却胜似主子。

让她去伺候一个小丫头片子?还是一个家道中落,不得不寄居在镇国公府上的小丫头片子?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赵嬷嬷如何能放下自己高贵的身份和身段?

她之所以敢逼迫宋芝瑶,敢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知周氏,就是笃定以她的身份,周氏就算惩罚她,也不会太过严重,不会让她丢了颜面。

周氏淡淡地瞥了赵嬷嬷一眼,语气平静地问道:“嬷嬷不愿?”

赵嬷嬷紧紧地抿着嘴唇,没有说话。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她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周氏继续说道:“去吧。那丫头今年十五岁,还有一年就要及笄了。到时,我会依照她父亲的嘱托,给她挑选一门合适的婚事。那时候,你再回来。”

赵嬷嬷猛地跪倒在地,满脸惊慌地问道:“小姐,您是不要老奴了吗?”

周氏连忙站起身,亲自将赵嬷嬷从地上扶了起来,语气温和地说道:“赵嬷嬷,我怎么可能不要你呢?你是看着我长大的,就算是我娘,也没有在我身边陪伴我这么长时间。”

“那您为何要……”,赵嬷嬷不解地问道。

周氏解释道:“那丫头自幼寄居在我们镇国公府上,虽说我没有在吃穿用度上亏待她,但总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你是长辈,而那丫头自幼缺少长辈的引导。你若是在她身边,我想,她与顾炎私定终身的事情,就不会再次发生了。”周氏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而且,宋知书现在面临牢狱之灾,府里上上下下都是些势利眼,私底下怎么对待那丫头的,你也不是不知道。有你在旁震慑着,他们纵有百般心思,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府上可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吴管事了,否则,到时候满京城的人该如何编排我?”

顾炎昨晚做的那些事情,周氏早上已经从顾齐烷的口中得知。她并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赵嬷嬷的意思。毕竟是发生在自己府上的丑闻,不好大肆宣扬。

赵嬷嬷脸上的不安之色,这才渐渐消退。

周氏的声音依旧柔和,但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最后一年了,我不希望她在我的府上再出什么事情。等到她出嫁了,我也算没有辜负宋家对我的信任。”

赵嬷嬷无奈地应道:“老奴知道了。”

“赵嬷嬷你放心,”周氏脸上露出了更加灿烂的笑容,但眼神却变得冰冷起来。若是赵嬷嬷此刻抬头,肯定能看到周氏此刻的眼神,与顾齐烷方才的眼神如出一辙。“你的儿子,我会给他换个更清闲的差事,好让他有时间好好地给你养老送终。”

赵嬷嬷的心,像是瞬间坠入了一个不见底的深渊。直到周氏重新坐回桌前,翻看着账本,赵嬷嬷才渐渐找回了自己的主心骨。等她离开屋子时,才赫然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

她的儿子与周氏差不多大,当年跟随周家的少爷读过几年书。周氏为了照顾旧人,便让她的儿子掌管着镇国公府的库房,这是将所有的信任,都完全寄托在了她们一家人身上。

可是,她的儿子却偷偷地将库房里的东西拿出去卖。她知道后也曾制止过,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知,这竟然被周氏发现了。

周氏此举,分明是在敲打她,也是在警告她,要看清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