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道观疑案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190更新时间:25/09/14 02:00:32
“不触犯王法,不涉及欺诈,一切皆可。”宁宴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回荡在茶馆的角落。
张四海连连点头,如同捣蒜般,急切地承诺:“放心,放心!我找回我自己的物件,绝不是那种伤天害理、违背天良的事情。”
“不过,”他话锋一转,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你们得陪我到城外的清风观走一趟。我住在那里,丢失的物件,也是在观里不见的。”
宁宴与余道林相视一笑,二人心中都有些啼笑皆非。谁能想到,这区区一家茶馆,不过是进来喝杯茶的功夫,竟然就真的接到了生意。
“好。”宁宴干脆地应下,随口问道:“是现在出发,还是明日?”
张四海显得有些焦躁,他望了望天色,语气仓促:“就现在吧,越早越好。再拖下去,我这脑袋,恐怕真的要保不住了。”
一个边陲小县的道观,丢失的东西竟然会牵扯到性命?这让宁宴的兴趣愈发浓厚。她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示意出发。
张四海将怀里装着花生米的小布袋,一股脑儿地塞进自己的荷包,然后唤了一声,便带着一只名叫“旺财”的狗,撒腿跟上了宁宴的脚步。
“旺财!”张四海拍了拍狗脑袋,语气带着一丝严厉,“你先回去,探探情况。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来报信!”
旺财“汪汪”两声,仿佛听懂了主人的话,随即化作一道旋风,向着来时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狗,居然能听懂人话。”宁宴觉得,这一人一狗,都充满了奇特的趣味。
子宁县的地形,并无险峻的高山。清风观,就静静地坐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中。
山势不高,却也并不显得矮小。穿过观门前的一片茂密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气派却又饱经风霜的道观,如同陈年的画卷,静谧地展现在眼前。
清风观的建筑,布局颇为讲究。观前有三座宏伟的宝殿,观后则矗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虽然岁月留痕斑驳,处处显露出陈旧的气息,但依稀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拥有的辉煌。
“先帝崇尚道教,在位期间,道教很是兴盛,道观里也积攒了不少财富。”余道林向宁宴解释道,他的目光扫过道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当今圣上信奉佛教,因此道教便逐渐衰落了。”
原来如此,宁宴心中了然。难怪在这偏僻的山坳里,竟能寻得如此古朴而又气派的道观。
“想当年啊,这里香火鼎盛,一庄的庙加起来,也比不上我们清风观的十分之一。”张四海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之情,“那时候,清风观的弟子就有两百号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啊……”
话语未落,他轻轻叹了口气,仿佛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
“这里是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宁宴轻轻敲了敲门前那根布满斑驳红漆的柱子,问道。
“先帝驾崩,圣上登基,大约是闻泰三四年的样子吧,弟子们就渐渐都离开了。”张四海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可奈何。
“唉,英雄不提当年勇啊。”
张四海收起尘拂,恭敬地邀请宁宴二人入内。
他们绕过前殿,来到了后院。院子里,两个约莫八九岁的小道童正在认真地打扫着庭院。见到张四海走近,他们连忙行礼,随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那是藏书塔。”张四海指着不远处的宝塔,一边走,一边向他们介绍道:“从前,乾潭府曾是边江王的封地。这座清风观,便是边江王在建义二十年时,出资建造的。”
先帝在位四十年,当今圣上执政也已近二十载。算下来,这座塔,也足有四十年的历史了。
“边江王生前,曾获得过皇上赏赐的许多珍宝。我的师父,便将这些宝物尽数珍藏于这座塔内。”
张四海从怀中取出一串钥匙,熟练地打开了塔门。一股陈旧的霉味扑面而来。宁宴下意识地掩住口鼻,目光审视着塔内一层的景象。
塔内的墙壁,被设计成一格一格的。有的格子里存放着书籍,有的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藏品。宁宴无法判断这些藏品的真伪,但她注意到,大部分的格子,都空空如也。
“以前,这里可是摆满了东西的。”张四海有些惋惜地说道。
张四海领着他们继续向上,塔内一共只有三层是可供通行的。再往上的楼层,只是建筑的摆设,既没有楼梯,也没有房间。
“就是这里,这里。”张四海伸手指着塔内正中央的一个空格子,语气激动,“原来,这里曾放着一颗夜明珠,有这么大!”
他比划了一下,那夜明珠的大小,竟然如同一个海碗的碗口一般宽阔。
“这颗夜明珠,是先帝赏赐给边江王的。边江王又将其赠予我的师父,作为镇塔之宝。这颗夜明珠,在皇宫的内务府里,都是有册可查的。”
宁宴仔细打量着那个空置的格子。格子的正中心,颜色明显比周围更为明亮,似乎曾经长期放置过某件物品。
“七月二十日,我像往常一样进来打扫,才发现夜明珠不见了。”张四海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脸上满是沮丧,“我每隔三天就会来清扫一次,而这把钥匙,也只有我一个人保管。”
今天是八月初五,距离夜明珠丢失,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
“若是找不到,万一这东西流入民间,被圣上知晓,我这条老命,可就保不住了。”
这座塔内,并没有设置窗户,所有进入塔内的人,都只能通过这扇门。
余道林悄悄地凑到宁宴耳边,低声说道:“钥匙只有他一人拥有,说不定是监守自盗。”
宁宴觉得,这种可能性,确实不能排除。
“嘘,”宁宴轻声回应道,“即使查到最后,他真是贼喊捉贼,我们也要收钱。这是规矩。”
余道林捂着嘴,忍不住偷笑起来。
“二位,你们笑什么?”张四海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猛地炸毛起来,“你们该不会是觉得,这事是我自己做的吧?”
“宁姑娘,”他看向宁宴,语气带着一丝不悦,“我们都是专业的,不会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
“嗯,那倒是。”张四海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那你们可得抓紧时间,尽快帮我把宝贝找回来啊。”
宁宴环顾四周,除了地面上一些模糊的脚印,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她缓步走下二楼,又检查了一楼,最终将目光停留在塔门处。
塔门是由铁制成的,锁也非常结实,而且做工十分独特。
“这把锁,是我师父特意请人打造的。除了这把钥匙,任何人也无法撬开。而钥匙,总共只有两把。一把在我身上,另一把,则在我师父的坟墓里。”
张四海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师父的墓,我也检查过了,并没有被盗挖的痕迹。”
他说完,宁宴和余道林都若有所思地看向他。
“是,是,你们想的没错。唯一能将钥匙偷走,并实施盗窃的可能,就是有人偷走了我的钥匙。”
“可,可我根本不知道,钥匙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偷走的,又是什么时候被还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