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京城风云起,江南亦生波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654更新时间:25/09/14 02:00:32
“进去说!”
宁宴离京两日,音讯渺茫,京城内外却暗流涌动。一日前,太子发布的罪己诏本应平息事端,谁料次日便卷土重来,发酵之势愈演愈烈,京城各地百姓骚乱频发。
街头打砸官府、聚众讨伐的景象此起彼伏,七日过后,事态愈发严峻,甚至连遥远的江南也传来了暴乱的消息。
“短短七日,消息竟能传出如此之远?”裴延立于街头,语气冰冷,“看来,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借机生乱,已然等不及了。”
宁宴离去后,姨妈整日以泪洗面。
“万万没想到,宁宴竟是宁王的女儿。”她回忆起接到宁宴时的种种巧合,一切似乎早有预兆,甚至宁宴这个名字,也不是她所取,而是当时的小宁宴亲口告诉她的。如今想来,宁宴与宁王之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那宁宴不姓宁,是姓赵?”柳叶担忧地问,“如此说来,她与太子便是堂兄妹了?”
姨妈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那位老宁王,此人行事并不地道。宁宴去了,他未必会善待她。若真是有心疼爱这个孩子,何至于等到现在才派人来接?”
她越想越气,想起自己的亲妹妹,更是愤慨:“我才不信她当年会真心喜欢那样年纪大的男人,定是老宁王强人所迫!”
宁宴的父母越说越是愤慨,柳叶实在听不下去,只得开口劝解:“眼下说这些也无济于事,最要紧的是想办法联系到宁宴,得知她的下落,确认她是否安好。”
“如何联系?”姨妈看向柳叶。柳叶刚要开口,沈思行、金树和余道林已背着包袱,从各自的房间走了出来。柳叶惊讶地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三人对视一眼,沈思行开口道:“我们实在不放心她独自一人,决定悄悄跟过去看看。”
“是啊,”金树附和道,“老大武功不济,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余道林叹了口气:“她离不开我们的。更何况,还带着两个拖油瓶。”他口中的“拖油瓶”,自然是指白起和旺财。
“那、那你们路上也要多加小心,找到阿宴后,一定记得给我们捎个信。”
“是啊,外面现在不太平,大家都得注意安全。”
沈思行三人应下,随即背起行囊,匆匆出门而去。
与此同时,裴延事务繁多。各地暴乱频发,捷报纷至沓来。他已将办公地点从大理寺迁至五军都督府,以便随时处理军情。
“爷,”十文敲门进来,“沈思行他们已经启程,前往湖广了。”
裴延揉了揉眉心,他现在分身乏术,根本无法亲自前往。
此时,距离京城百里外的一处道观内,玉真道人因前几日被金树重伤,可能伤及内腑,这两日一直高烧不退。宁宴正为他熬药,唤他起来服下。
白起和旺财则蹲在门口,警惕地望风。
“小主子竟然还会治病,真是辛苦您了。”玉真道人态度客气,服药前甚至还行了个礼。
宁宴摆了摆手,坐到一旁吃着包子,说道:“我不会治病,只会验尸。刚帮你检查过了,你受了内伤,但并无大碍,只需休养几日便能痊愈。”
“验尸?”玉真道人闻言,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辛、辛苦了。”
“不必客气。”宁宴闭目休息。自从那天与玉真道人一同下山后,她们便租了一辆马车,迅速出城,向中原赶去。一路上连赶了三天,玉真道人倒也老实,并未有过什么异动。
然而,这位老道士却十分狡猾,即使高烧得神志不清,对于解药的事情也绝口不提。宁宴之所以跟着玉真道人前往湖广,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得到解药;二是她也想亲眼见一见那位老宁王。如果这一面是注定无法避免的,倒不如主动出击。
玉真道人服下药后,发了一身汗,病情便稳定了许多。休整一日后,两人重新上路。又过了六日,他们抵达马屿县,穿过县城,直奔矿山。
“主公就住在这里。”玉真道人显得十分兴奋,“待会儿您见到他,一定会为他的能力和魄力所折服。”
宁宴挑了挑眉。
进入矿山后,宁宴不禁为之惊叹。即便她不懂矿石,但望着眼前连绵的山峦,以及那些裸露的岩石,她也仿佛看到了无数金银财宝向她奔涌而来。
“这简直是住在金山银海里了。”宁宴由衷地感叹道。
“有钱也未必有用。”白起嘟囔了一句。宁宴好奇地看向他,问道:“为何这么说?”
白起低着头,闷闷地回答:“因为,危险!”
宁宴惊喜地摸了摸他的头,称赞道:“我们白起一直在思考,思考得非常棒,继续努力。”
白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旺财也凑上来,想要讨个摸头,宁宴便丢给了它一块肉干。旺财欢快地跑在前面。
就在此时,山腰处突然出现了一群人,他们身着黑色短打,模样像是山匪。但宁宴一眼便知,这些人并非寻常山匪,而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卒。
玉真道人打了个手势,那群人只是瞥了一眼宁宴两人及一条狗,便又悄然隐入山腰之中。
“不远了,就在前面。”
穿过两座山峰,眼前的障碍物仿佛瞬间消失,视野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和青翠稻谷。田埂之间,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鸡鸭成群,也跟着收割稻谷的农人,偷偷啄食着掉落的谷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