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迷雾重重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98更新时间:25/09/14 02:00:32

“三哥吩咐的,自然照办。”她轻声回应,目光中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韧。

宁宴与赵之言并肩而行,缓步踏入赵之铭生前居住的房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尘埃气息,仿佛时间在此刻凝滞。修复坟墓的后续事宜已告一段落,此刻,两人更关心的是解开赵之铭离奇死亡的谜团。

“说实话,那晚的动静,我一点印象都没有。”赵之言拧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困惑,“你觉得,这样的伤势,通常是怎么造成的?”他心中盘桓着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赵之铭虽非绝顶高手,但也习有武艺,纵然是被绝顶高手所杀,也该有短暂的交锋,为何现场竟毫无打斗痕迹?更何况,凶手若想置他于死地,总不会空手前来,为何又弃置兵刃?在这人声鼎沸的寨子里,即便是在深夜,徒手杀人也极易暴露行踪。

“现在还不好断定。”宁宴缓缓开口,将自己的初步判断告知赵之言,“如果真有打斗,死者身上应当还会有其他外伤。但你当时检查过,并没有。”

赵之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那么,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赵之言心中一凛,追问道。

“意外。”宁宴稍作停顿,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一切还需要进一步查验。”

赵之言仍旧觉得并非意外。“即使是意外,又会有什么情况导致他身受内伤?”

宁宴并未深究,这种伤势并非绝无可能,例如坠马,又或是被耕牛顶撞……寨子里本就饲养着不少牲畜。

两人踏入赵之铭的房间,一切都停留在赵之铭离世时的模样。这一年间,赵之言将这里牢牢锁住,不许任何人擅入。房间内并无太多异味,所有物件都维持着原样。赵之言移开枕头,轻声说道:“我曾仔细搜查过。四弟生前常佩带一把手臂长的短刀,事发后,那把刀却消失了。”他眉宇间仍有掩饰不住的失落,“我在寨子里和外面的当铺都搜寻过,但一无所获。”

赵之言从抽屉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宁宴。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只写着两句话:“我们的事被发现了,速归。”

“我实在不清楚这信是谁写的,发现的又是什么事。”

宁宴接过信仔细查看,信纸曾被揉成一团,又被仔细抚平,最终叠好放回信封。这番举动表明,赵之铭在看到此信时,已然明白了写信人的用意,并且,他表现出来的并非恐惧与慌张,而是一种深深的愤慨。若是心生惧怕,他定会将信焚毁以绝后患,然而他并未这样做,这或许意味着,他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一天的到来。那么,究竟是何事,又为何让他如此气愤?

“这纸,是咱们寨子里常用的纸吗?”宁宴问道。

“是的,很普通,我们都在用。”赵之言答道。

“那他与谁关系最为亲近?”

赵之言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性情温和,话不多,见人便有些害羞。他只与我们兄妹几人走得近。哦,还有常少将,他们年纪相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不如你稍后见见他?”赵之言不愿放过任何一丝线索,对任何人都有所怀疑。

“好。”宁宴点头应允,目光扫过房间里的陈设。从这些布置和色彩运用上,她反而觉得赵之铭的性情可能颇为热烈,甚至带有一丝偏执。也许,他将这些掩藏得极好,连朝夕相处的哥哥都未曾察觉?

“他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宁宴打开衣柜,里面赫然挂着三件朱红色的长褂,料子极为华丽,做工与刺绣花纹也十分考究。

“他从未穿过。”赵之言抚摸着那三件衣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或许是别人送的,他并不喜欢,所以就一直放在这里吧。”然而,一件不喜欢的衣裳,为何要挂在最显眼、最重要的地方?

宁宴来到书桌前,桌上的书籍皆为正统的典籍。赵之铭有做读书笔记和标注的习惯,她随手翻了几本,几乎每一页上都留有笔迹。“他的学问如何?”翻看一本游记时,上面甚至还记录着赵之铭的旅行感悟,与作者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内容着实有趣。

“学问?嗯,中规中矩吧。以前一起读书时,先生很少夸他。不过,我们兄弟几个,没人能比得上大哥。”赵之言提起“大哥”时,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大哥不仅学问渊博,武功也是最强的,父王曾说,我们兄弟中,只有大哥最像他。”

宁宴微微挑了挑眉,“那世子呢?”

“二哥也还可以,只是他小时候体弱多病,骑马射箭都不太擅长。长大后身体好了些,才有所起色。”赵之言顿了顿,略显疑惑地看向宁宴,“你为何突然问起二哥?”他并非怀疑宁宴,只是觉得像她这样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只是因为没有见过大哥,所以一时好奇多问了一句。”宁宴随口应道。然而,她看着赵之澜的模样,体格健壮,丝毫不像年幼时体弱多病的样子,难道是小时候为了避开某些锋芒,而故意装病?她觉得宁王府的势力错综复杂,绝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

“那天晚上,有没有人见过四哥外出?”

“查过了。”赵之言回应道,“有人在子时看到他起身去茅房。”他随即吩咐手下去喊一位名叫超子的兵士。不久,一位身着小旗服的兵士走了进来。

超子恭敬地回答:“那天夜里我正好巡逻,看到四公子从房中出来,是去茅房。当时我还和他打了招呼,时间大概就在子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