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惊变!长子骤亡疑云重重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449更新时间:25/09/14 02:00:32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初雪的征兆,在塞北荒原上刮擦出凄厉的呼啸。赵之玉,这位平日里骄纵的小娘子,此刻眼中闪烁着委屈与恐惧,颤巍巍地唤了一声“三哥”。赵之言,这位以沉静著称的兄长,只是冷冷地注视着她,没有一丝回应,那目光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潭,将所有的情绪都吞噬其中。
良久,他才吐出一个字:“滚!”
带着满腔的委屈和不甘,赵之玉哭着离开了。宁宴也知趣地没有久留。
自那日之后,一种微妙的氛围在兄妹之间蔓延开来。宁宴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赵之言的议事厅,与他一同商讨军中要务。令她惊喜的是,赵之言甚至主动询问她是否愿意亲自披挂上阵,体验一番领兵作战的快感。
“三哥,您可是旷世奇才!”宁宴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崇拜,“有您在,我哪怕只是在一旁学习,增长见识,也已心满意足。能否领兵,我并不在意。”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只要三哥信我,需要我,宁宴定将赴汤蹈火,全力以赴!”
宁宴敏锐地察觉到,尽管赵之言的表情依旧泰然自若,但他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却如同被点燃的火焰,愈发炽烈。她适时地给予了恰到好处的赞美和支持,如同最忠实的拥趸,不断烘托着他的自信。
赵之言脸上泛起一丝得意,他高兴地拍了拍宁宴的肩膀,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四妹能够信任我,是为兄的福气。将来……定不会少了你的好处!”
宁宴含笑致谢,心中却泛起一丝涟漪。自从赵之言抛出那句“将来”之后,关于寨子的提及便销声匿迹了。尽管心中焦急,她却不动声色,只是静观其变。而令人意外的是,赵之玉那边似乎也安静了许多,宁宴已有半月未曾见到她露面。
“下雪了。”白起仰头望着铅灰色的天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们会死吗?”
宁宴坚定地摇了摇头,眼神中流露出无畏的光芒:“不会!不但我们不会死,那些无辜的人,也一个都不会死。”她随即想到什么,又问道:“近来可有见到玉真道人?”她曾嘱咐白起,若无事,便多留意玉真道人的动向。
“他一直闭门不出,专心炼丹,鲜少露面。”白起如实禀告。
宁宴不由得想起了白起之前捡到的那枚药丸。沈思行一直没有给她明确的答复,想来是未能找到合适的契机,让那药丸的成分得以被仔细查验。
这场初雪,仿佛是酝酿了许久的告别,又或是新的序曲,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三天。及至第三日清晨,当第一缕微弱的曦光尚未刺破夜的帷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变,打破了宁静。宁宴在睡梦中被一声尖锐的惊叫惊醒,紧接着,是跌跌撞撞、混乱不堪的脚步声在院落里回荡。
她猛地坐起身,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隐约间,有人在焦急地呼喊:“快!快去找大夫!再将玉真道人请来!大公子……不好了!”
宁宴心中一凛,匆忙穿好衣衫,径直朝赵之澜的院子走去。刚到院门口,便看到宁王、赵之玉以及赵之言都已聚集在此。房内,大夫正紧张地为病人诊治,而一向端庄优雅的世子妃,此刻却哭得撕心裂肺,状若疯癫。
宁宴不敢上前细问,但不过短短一刻钟,便听得房内有人急促地喊道:“世子妃!世子妃!您醒醒!”
宁王大步流星地走进房内,宁宴紧随其后。房内一片狼藉,但宁宴还是从人群的缝隙中,瞥见了赵之澜的长子——那个原本鲜活的生命,此刻已是气息奄奄,面色乌黑,毫无生气的样子。
赵之澜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年方十二,宁宴曾有幸见过一面,性格酷似其母,温文尔雅。小儿子年仅三四岁,活泼好动,宁宴倒是见过数次。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宁王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回禀王爷,”大夫的声音带着一丝沉痛和无力,“大公子……大公子似乎是食用了某种毒菇,其毒性……极其强烈。微臣……已是尽力了。”
宁宴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朝赵之言望去。他脸上的神情带着几分慌乱,但那双眼睛却异常平静,仿佛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宁宴心中一动,她本以为赵之言会选择先从权力入手,兄弟相残,却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率先对赵之澜的儿子下手。
孩子食用的毒菇,竟是从世子妃的小厨房里流出的。
原来,大公子素来喜爱菇类,因此,世子妃特意让厨娘为他单独做了一碗,按照他最喜欢的口味烹制。他便伴着这碗香喷喷的菇子,津津有味地吃下了一碗饭,连世子妃还在一旁夸赞他乖巧。
在端上桌前,这菇子经过了世子妃亲自的检查,确认是平日里常吃的无毒品种。那么,究竟是何缘故,竟让这看似寻常的菇子染上了剧毒?就连向来谨慎的世子妃,此刻也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厨娘呢?”宁王的声音如惊雷般炸响。
那厨娘,是世子妃从娘家带来的心腹,一向忠心耿耿。当她得知大公子竟因自己烹制的菇子而丧命,已是悲痛欲绝,险些寻了短见,幸被及时拦下。
宁王严厉审问了半日,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确凿的线索。
“四妹,宁宴,宁宴在哪里?”世子妃从昏迷中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呼唤宁宴的名字。当她看到宁宴静静地站在门口,她跌跌撞撞地冲上前,对着宁宴便要跪下,“求求你,一定要帮我查清楚!”
她声泪俱下地恳求道:“菇子绝对没有问题,厨娘也绝无二心!我对我的人,对我所做的一切,都心中有数,绝不会出错!这里面,一定有别人在暗中捣鬼!”
宁宴连忙将她扶起,正要开口安抚,宁王的声音却突然响起:“查什么?”
“父王,您说的是……”世子妃被宁王的话打断,眉头紧锁,却依然不死心地继续说道:“查源儿死因啊!这里面一定……”
宁王厉声打断了她的话,目光锐利如刀,语气沉重:“你说相信厨娘,可你是聪明人,这世上,又有谁能保证绝对的信任?将她带下去,好好审问!”话音刚落,厨娘已被侍卫拖了下去。
世子妃默默地站在原地,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生气和反应。宁宴看着她那张苍白的脸,以及抓住自己胳膊时那几乎要将自己指甲抠进皮肉里的力道,过了良久,那力道渐渐松弛。世子妃似乎终于恢复了冷静,她木然地朝宁王行了个礼,声音平静得如同死水:“儿媳知道了,全凭父王决断。”
大公子的离世,宁宴并未深入追查。一来,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无力查出真相;二则,宁王已经明确表态,她不想因此事而落人口实,得罪这位手中的大权者。
次日,世子妃亲自为长子布置了灵堂。下午,赵之澜便匆匆赶回了寨子。寨子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沉闷气氛,所有人的脚步都变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宁宴打算去寻赵之言,却巧遇了脚步匆匆的赵之澜。
“二哥才回来,又要走了吗?”宁宴随口问道。
“嗯,外面不能没有人坐镇。”赵之澜简短地回答了一句,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寨子。
宁宴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转身之际,又看到了迎面走来的赵之言。她朝他挥了挥手,带着一丝戏谑:“二哥又回去了。”
赵之言只是点了点头,随即温声说道:“走吧,今儿咱们去校场,让你亲自带兵!”
第二日,世子妃将长子安葬入土。宁宴再次见到她时,只觉得她仿佛瞬间苍老了七八岁,整个人都显得格外憔悴。更让宁宴注意到的是,无论走到哪里,幼子都紧紧地被她抱在怀里,吃饭喝水,都不让旁人沾手,那份小心翼翼,充满了对失去长子的深深恐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