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玉石碎心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00更新时间:25/09/14 02:00:32
城外,叫嚣之声此起彼伏,恳求宁王与宁宴退兵的呼声震天。然而,城内,宁宴泪如雨下,却语气决绝:“父王,我们的大业才是最重要的!绝不能因为一个人,葬送了我们这么多人的性命!我们只能前进,绝不能后退!”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异常坚定。
城内,宁宴将自己反锁房中,悲痛无法自已。宁王看着憔悴的女儿,心中五味杂陈,只得安慰道:“大军三日后便可抵达。待大军一到,为父定亲自率兵,将那裴延救回。”闻言,宁宴更是泣不成声,被父亲的关怀深深感动。
然而,宁王的病情却一日重似一日。纵是玉真道人倾尽心力,也查不出病因所在。他亲手检验过宁王入口的一切,也试过药材,甚至连最近几副药都是他亲自配制、亲自煎熬,确保中间不经任何人之手。可宁王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反而愈发沉重。
当大军抵达宁平县的那日,宁王强撑着病体,只为振奋军心。可回程的路上,他却头晕目眩,呕吐不止,甚至吐出了鲜血。他无力地对宁宴说道:“本王只觉天旋地转,根本站立不稳。看来,此次带兵出城,只能由你坐镇了。”宁宴再三推辞,但最终还是应允下来。
登上城楼,望着缓缓进城的部队,宁宴心中盘算着兵力。宁王麾下共有二十万大军,除去分散守城的兵力,以及之前交战的损耗,尚余十万闲余兵力。而此次增援的,恰好也是十万。
在宁王面前,宁宴果断下令,将兵马分作两路,迎击朝廷大军。朝廷兵马气势汹汹,却在见到他们时,瞬间溃散如沙,节节败退,直至退守京城城门之内。他们仓皇奔逃,在宁宴抵达之前,勉强抵达京城。
这一日午后,城头上不仅有裴延一人作为人质,更有宁宴的姨妈一家,以及她认识的诸多亲友。太子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宁宴,痛心疾首地质问道:“宁宴,你若不退兵,孤便将这些人尽数斩杀。”城中百姓亦纷纷指责宁宴,怒骂她认贼作父。
十万将士紧随在宁宴身后,人人神情戒备。他们对宁宴并不熟悉,他们心中真正的“主子”依然是宁王。他们暗自盘算,若是宁宴有丝毫退缩或恻隐之心,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弃她而去,直接攻城。毕竟,城头上的那些人,是宁宴的至亲,而非他们的人。
就在众人皆以为宁宴将要动摇之际,她却突然朝着城墙的方向,深深跪下。“姨母,姨夫,宁宴不孝,在此给你们赔罪了!”她重重地磕头,又向朋友们一一告别。
城头之上,太子勃然大怒,举起手中的刀,想也不想便砍在了柳叶的肩头。柳叶一声惨叫,对宁宴喊道:“宁宴,我们来生再做姐妹!”话音未落,便消失在城头。紧接着,宁宴的亲人朋友,一个个从城头上坠落。最后是裴延,他却从容一笑,朝宁宴挥手告别:“等我来娶你!”随着这句话落下,他亦纵身坠下。
宁宴悲痛欲绝,猛地喷出一口鲜血,随即嘶声喊道:“给我冲!”所有人都被宁宴的决心震慑住了,谁也没想到她竟能如此决绝。一瞬间,众将士士气大振,发起了猛烈的攻城。
此刻,城外的宁王也惊讶不已,问道:“都死了?”身旁亲信回禀道:“是,四小姐磕头,还吐了一口血,但也只是短暂停留,便让大家继续攻城了。”宁王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愧是我女儿!”这一次,他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京城不易攻打,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否则,京城又怎能称之为京城?连着三日的猛攻,将士们疲惫不堪。众人安营扎寨,休战一日。宁宴更是消瘦了一圈,独自一人在一旁闷头饮酒。身边的将士们纷纷上前劝慰。
“好兄弟。”宁宴拍了拍身旁将士的肩膀。宁王今日气色好了许多,已能下地行走。他走到宁宴身旁,询问战况。“如何,还没有攻下来?”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宁王沉声道:“明日若依旧不行,再调兵来。我们要速战速决。”他已是迫不及待。
又一日过去,京城依旧巍然不动。宁王随即下令,又调了两万兵马驰援。宁王心情大好,笑道:“等援军一到,我看他们还能拖延几日。”话音未落,只见一人匆匆进来,惊呼道:“不好了王爷,咱们住的这个院子,被封死了,现在谁都出不去!”
“什么?”宁王惊愕地问道:“谁干的?”那人回道:“应、应该是四小姐。”宁王闻言,猛地站起,却又跌坐回原地。他脑海中飞速地回想从前发生的一切,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闪过:“刁儿,本王中计了!”他这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有耐心的计谋,步步为营,一点点消磨了他的防备之心。
宁宴并非不能直接杀了宁王,但杀了之后又如何?宁王麾下尚有二十万大军,若要收回失地,仍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劳民伤财。更何况,宁王还有孙子,那些人一旦扯起宁王的孙子这面旗帜,便又能继续他的“大业”。为了彻底杜绝后患,宁宴设下了一个极为精妙的局。
她先是假意策反了裴延,并借助裴延之手,迅速拿下了京城的“通道”,直逼皇城之外。随后,便静待宁王的到来。宁王抵达后,她依然不急于一时,而是步步为营,提前多日让他染病,以此逐渐取得他的信任。等到攻城大军抵达时,宁王已别无选择,只能让她来统帅攻城。
她故意安排朝廷兵马“假意”杀死她的家人,这看似毫无用处,实则却为她赢得了军心。宁王麾下的将士们,从最初对她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钦佩与信服,宁宴的这一步棋,走得既漂亮又成功。待将来宁王离世,她面对宁王的旧部,也并非全然陌生的局面。毕竟,她也是宁王的血脉至亲,曾受到宁王的信任,得到万军的追随,自然也能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