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昙花现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33更新时间:25/09/14 02:00:41
李怡怡听着电视里传来的评价,秀眉不禁微微蹙起。纵然类似的言论早已入耳无数次,可那股难以抑制的反感依旧涌上心头。“怎么能这么说呢?前几次行动明明成效显著,那么多人都得到了实际的帮助啊!”她忍不住辩驳道。
赵汶却显得格外冷静,一双美眸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站在董申煜后续的举动来看,前三次行动确实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要知道,在第四次慈善行动之后,董申煜自掏腰包,牵头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漂洋过海”的公益基金会。与前者不同的是,基金会的所有行动都由董申煜亲自组织和决策,他一人统领着一支由两百人组成的精锐队伍。这两百人又被细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十个帮扶对象。
换句话说,董申煜一手打造了一个拥有两千人的庞大团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援助。他就像是基金会的中枢大脑,有条不紊地将各种需求指令精准地传递出去,将人力物力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有不少知名企业家慕名而来,希望能从他的运作模式中学习到管理团队的精髓。
然而,他们始终无法参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董申煜在资金投入上的那种魄力和决断力。这两千名员工,平均月薪高达三万元。他们从事着世界上最艰苦,同时也最令人幸福的工作——为他人带去希望和温暖。这种情怀,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大老板们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毕竟,许多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手段往往是坑蒙拐骗,即便公司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摆脱最初的套路。
董申煜则截然不同。他在创办基金会的第一天就明确表示,一旦资金耗尽,基金会便会宣告解散。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份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未来很可能无法应用到其他行业中。即便如此,前来应聘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趋之若鹜。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行善积德,只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现在,董申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做好事来获得报酬,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当然,其他基金会或慈善组织也在从事着类似的公益事业。然而,它们或需要自负盈亏,或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如果是前者,他们投入到实际行动的时间,甚至可能不及对外宣传的一半。如果是后者,则往往流于形式主义,只注重对上负责,而无法真正关注到受助者的需求。
董申煜的做法与他们截然不同。他直接将员工从无聊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更为难得的是,他没有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所有资金都来源于网友的捐赠,以及他自己早年积累的财富。短短三年时间,他烧掉了十五个亿,成功让百分之六十的贫困家庭至少拥有一件家用电器,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电视屏幕上,新闻节目还在继续报道着这些事迹。李怡怡和赵汶的心情都有些复杂。毕竟,她们曾与董申煜并肩作战,亲身参与了前三次慈善行动。如今,看到电视节目将这些努力贬低得一无是处,她们内心难免五味杂陈。
“别看了,换个台吧。”李怡怡率先打破了沉默。
遥控器握在赵汶的手中,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切换到了另一个频道。
夜幕降临,董申煜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住处,还带回了远在越城的黎汐。
李怡怡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女子。黎汐年过三十,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她对着李怡怡挥了挥手,亲切地说道:“小妹妹,你好啊。”
赵汶则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任何惊讶之色。
几个人围坐在客厅里。电视屏幕上播放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画面显得格格不入,但几个女孩似乎并不在意。董申煜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她们在沙发一角陷入沉默。
他正在心里默默倒数着时间,等待着晚上八点钟声的敲响。
当时间终于来到八点,董申煜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眼前的三个女孩,语气平静地说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热衷于慈善事业。”
“其中一类人,他们心怀众生,天性善良。无论是在路边看到一个迷路的孩子,还是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他们都忍不住想要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这些人,就是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身影。他们自己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吃着粗茶淡饭,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却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无私地捐献给他人。”
“他们或许并非腰缠万贯的富豪,可能只是普通人,只能捐出自己工资的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全世界所有人类学习。”
“他们是真正高尚的人,拥有着令人敬佩的崇高灵魂。”董申煜说到这里,略作停顿。
“但是,我并不是这样的人。”他坦诚地说道。
“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未必有多么善良,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也并非都值得称赞。他们只是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之后,愿意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或收入,来从事慈善事业,回报社会。他们或许是为了钱多了闲着无聊,亦或是为了博取名声,将慈善变成一场作秀。”
三个女孩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董申煜。因为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与后一种人非常相似。尤其是他的许多行为,明显带有炒作和宣传的痕迹。虽然普通大众可能看不出来,但作为最了解董申煜的人,她们还是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对于这类人,我并不反对。”董申煜继续说道,“公益事业本来就应该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做总比不做好,只要有人因此受益,无论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都应该‘论迹不论心’。做好事,就算是为了获得夸奖,难道就不是在做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