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房事扰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105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这群龟孙,平日里办芝麻大的事儿都慢吞吞的,跟TM老掉牙的瘸驴似的,怎么一到这种要命的事儿就雷厉风行了?”王琴孜在逼仄的厨房里踱着步子,语气里满是焦躁与恼怒。

她心里的那点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老头子和大儿子,两人都有资格分房,尤其是她家老头子,肖克勤,那可是有几项加分项傍身。大儿子肖宏毅,进厂也快十年了,按资历,他们家怎么着也得排在前头。她早就三令五申地叮嘱过老头子,让他去活动活动,该送的礼,一分都不能少,务必得把房子给拿下。毕竟,大儿子肖宏毅今年都二十七了,要是这批房子分不上,那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这眼瞅着大儿子的婚事,就要被这没着没落的房子给耽搁了。

可偏偏这老头子,心实诚得像块木头疙瘩,让他去求人办事,简直比登天还难。她好说歹说,连哄带吓,才勉强让他答应这几天去找他师弟的门路,想方设法跟房产处的领导搭上线。她早就把东西和钱都备齐了,就等着老头子提溜着去办事,谁知道,厂领导突然就拍板定了,这消息,简直像一盆冷水,把她浇了个透心凉。

“明儿一早我就让你爸去找人,你甭管了,赶紧睡觉去。”王琴孜催促着二儿子肖涌志回屋睡觉,心里头却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不对劲,这事儿绝对有问题!不然怎么会提前这么多天?

肖涌志家的房子,说是套间里最大的,实际上也就十七个平方不到,一家六口挤在里面,转个身都费劲。左侧靠墙,摆着一张双层铁架子床。那是肖爸托关系找人专门订制的,在这动力厂家属楼里,各种奇形怪状、量身定做的床,那是见怪不怪。

肖爸肖妈睡下铺,上铺堆得满满当当的,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那是他们一家六口过冬的家伙事儿。大儿子肖宏毅,就只能委屈巴巴地睡在外边。

房间左侧靠门的地方,放着一个老旧的长沙发,打开来勉强能当张床。这沙发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垫子早就坑坑洼洼,王琴孜心疼儿子,特地缝制了一条厚实的褥子,这样肖涌志晚上睡觉的时候,能稍微舒服那么一点点。

房间右侧,是一个四开门的大衣柜,一家老小一年四季的衣物,全塞在里头。衣柜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杂物,用一块花布遮得严严实实。

挨着大衣柜的,是一个多功能折叠桌,按需打开一侧或者两侧的桌面。平时一家人吃饭,肖妈做点针线活,小女儿肖盈盈写作业,全靠这张桌子撑着。

门后,挤挤挨挨地挂着一个衣架,上面挂满了衣服、包包、帽子,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另外还有一架梯子,歪歪斜斜地靠在墙边。

肖涌志蹑手蹑脚地走进屋,借着窗外洒进来的微弱月光,看到小妹肖盈盈正蜷缩在沙发上,睡得正香。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是叫醒她,让她回吊铺去睡呢,还是自己凑合着在沙发上打个地铺?正犹豫着,肖妈走了过来,一把扯掉盖在小女儿身上的毛巾被,在她屁股上轻轻拍了两下,“起来,回吊铺睡去,给你二哥腾个地方。”二儿子在车间里当电焊工,是个费体力的活儿,白天累死累活不说,晚上还跑去金光家帮了一晚上忙,他必须得好好休息,不然明天上班,哪有力气应付那些繁重的工作?

肖盈盈迷迷糊糊地半睁开眼睛,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起身下床,光着脚走到梯子前,熟练地爬上梯子,猫着腰钻进了门上方的吊铺里。紧接着,吊铺里传来肖家大女儿肖琳琳不耐烦的斥骂声:“死丫头,你压着我脚了!大半夜的还钻上来干啥?肖老二,你就不能……”

听着大女儿的声音越来越尖锐,似乎有要把全家人都吵醒的架势,王琴孜连忙压低声音喝止道:“闭嘴!赶紧睡觉!”

紧接着,吊铺里传来“啪啪”两声轻响,王琴孜心里明白,肯定是肖琳琳又拿小妹撒气了,她叹了口气,再次喊道:“睡觉,都给我睡觉,不许闹腾。”

屋子里终于彻底安静了下来,老头子和大儿子的鼾声,像两台老旧的鼓风机,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只有小女儿,从头到尾都没吭一声。肖盈盈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并不打算为自己争取什么。

王琴孜心里清楚,小女儿心里肯定委屈极了。她也不是不疼她,可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两个女儿住的吊铺,是当初砸了门上面的墙,用钢筋焊了个架子,借用外面走廊顶部的空间做成的。说白了,两个女儿就住在外面的走廊上面。吊铺不到一米五宽,坐直了身子,头就顶到了顶,只能弓着身子爬进爬出。夏天的时候,吊铺里闷热潮湿,像个蒸笼一样。冬天的时候,走廊里没有暖气,冷得像冰窖。

睡在里面的小女儿,更是遭罪。只有两个哥哥值夜班,或者谁回来晚了,她才能偷偷地溜进哥哥的房间,在床上稍微舒展一下筋骨。天气最热的时候,她只能在地上打地铺,睡在房间的中央,不管谁起夜,都有可能一脚踩到她。她今年才十二岁,可就在这个吊铺里,整整睡了五年。

王琴孜现在就盼着能分到一套房子,哪怕让大儿子搬出去也好,或者等大女儿出嫁后,吊铺就归小女儿一个人住了。

想到这里,王琴孜下定了决心,明天一早就让老头子去找他师弟,一定要联系上房产处的人,把礼送上去。这次不管用什么法子,都得分到房子。

第二天一大早,王琴孜就一头扎进了厨房,开始忙活起来。她先把昨晚发好的面蒸成白白胖胖的面头,又熬了一锅香气扑鼻的二米粥,再用刀背狠狠地拍了一大盘子爽脆的黄瓜,最后从橱柜底下的咸菜坛子里夹出两碗咸菜疙瘩,一人再配上一个煮鸡蛋,一顿简单却也还算丰盛的早饭,就这样准备妥当了。

肖家的早饭,是分批吃的。两个女儿一批,三个男人一批,王琴孜自己最后吃。

早上六点半,王琴孜把两个女儿的早饭端进屋,小心翼翼地放到桌子上,顺便叫醒两个女儿,让她们起床洗脸刷牙。她们俩是第一批吃早饭的,小女儿七点二十就要到学校上早自习,即使是放假,她也从来不睡懒觉。大女儿在三产上班,所谓三产,其实就是动力厂的第三产业,招的都是厂里的子弟和家属,属于合同工,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自然也比厂里正式工差了一大截。三产离家比较远,大多数职工每天都要坐通勤车过去,通勤车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在动力厂的大门口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