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证到手,路自宽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315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冷作分厂生产室副主任郭旭茗,那是苏福华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肖涌志向来没大没小,风风火火地闯进生产室,二话不说就把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前的师兄拽到了走廊角落,急吼吼地打听起这次选拔的事儿。
郭旭茗倒也不端架子,竹筒倒豆子般全说了:“这次选拔,明摆着就是从持有技师证的人里头挑,你小子,还是先回去把证考下来再说吧,这次铁定没戏。”
“师兄欸,别这么绝情嘛!”肖涌志一听急了,立刻嬉皮笑脸地凑了上去,“我跟那些老技师比,差啥了?不就差个资历深吗?要论技术,我敢说,来一个我灭一个,来俩我灭一双!”肖涌志这小子,对自己那手焊活儿,那是相当的自信。
“你小子有几斤几两,我还能不知道?”郭旭茗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这次选拔可是有硬性标准的。行了,别在这儿贫了,赶紧回去干活儿吧。”
肖涌志灰头土脸地回到师傅苏福华身边,苏福华早就注意到了他的神情,便问道:“怎么样?他怎么说?”
“他说这次只在技师里选,还说我没戏……”肖涌志憋着嘴,一脸的不服气。
苏福华听了,眼中却闪过一丝光芒,慢悠悠地说道:“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以前咱们厂还真没接触过欧洲标准的东西。你是真的想去吗?”
“师傅,我是真想去!”肖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这次培训,绝对能让我开开眼界,学到更多本事!”
苏福华闻言,沉默了片刻,抬头拍了拍肖涌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行了,去干活吧。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先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好。”
“得令!”肖涌志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唰”地一下站直了身体,双脚并拢,“啪”地一声敬了个标准的礼,然后抓起焊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台,那架势,活像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苏福华看着徒弟充满朝气的背影,欣慰地点了点头,心想:自己都快要入土的人了,还能捡到这么一块璞玉,真是老天眷顾啊!
“苏师傅,厂长有请!”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高喊,只见一个人举着电话听筒,朝着苏福华的方向大声喊道。
苏福华放下手中的茶缸,整理了一下衣着,便朝着分厂厂长办公室走去。
第二天,一则醒目的通知出现在了冷作分厂的公告栏上,同时,各工段也收到了由生产室和技术室联合下发的文件: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分厂将选拔二十名优秀焊工,参加国际焊接技师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并通过考试者,将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资格证书。
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分厂特意安排郭旭茗到车间进行动员讲话。工人们一听有这好事,呼啦啦地围了上来,肖涌志更是奋勇向前,硬是挤到了第一排,站在师兄郭旭茗的对面。
“各位!这个国际焊接技师资格证,咱们厂还是第一次组织报名,”郭旭茗慷慨激昂地说道,“以后咱们要想接国外的单子,就必须要有这个证!否则,就算你技术再好,也只能干瞪眼!这么说吧,有了这个证,走遍天下都不怕!希望大家踊跃报名!”郭旭茗这番话,极具煽动性,一下子点燃了工人们的热情。
“想要报名的,今天下班之前到班组长那里登记!”郭旭茗最后说道。
“师兄,什么人可以报名啊?”肖涌志迫不及待地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大家安静一下,我给大家念一下报名条件,”郭旭茗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第一,中专、技校学历,并且至少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第二,高中及以下学历、非工科专业,但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高级熟练焊工。”
肖涌志听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自己技校毕业都三年了,这条件,完全符合啊!
“郭主任,这个证,能涨工资吗?”人群中有人大声问道。
“不涨!”郭旭茗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同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冷静,“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咱们厂里的职工工资,是跟技师、高级技师这种职称挂钩的。而国际焊接技师,它是个资格证书,跟工资没直接关系。”
“那费这么大劲干啥?又不涨工资,还不如老老实实考技师证呢!”人群中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
“报了名还要考试啊?都考些什么内容啊?”又有人问道。
“都仔细听好了,我给大家划重点,”郭旭茗提高了嗓门,“按照IAB-252规程,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生产及应用。课程内容涵盖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国家(GB)等标准与规程,以及欧洲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国内知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一连串的专业术语给震住了。
郭旭茗没有停顿,继续说道:“上面这些课程培训结束后,还要按照IWS考试要求进行严格的考试。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最终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资格证书。”
“这不跟考大学一样吗?也太难了吧!”
“我听着就头大!”
“我连汉字都写不利索,还这么多英文字母……算了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干自己的活儿吧!”
人群中开始出现退缩的声音,不少人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师兄,要培训多长时间啊?”肖涌志小声地问道,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培训时间是三个星期,”郭旭茗大声地对众人说道,“培训期间,工资按照基础工时来计算。”
这句话一出,人群中再次哗然。
“基础工时?那这一个月的计件工资不就泡汤了吗?得少挣一大半啊!我不听了,你们好好听,好好学吧!”说完,立刻有人转身离开了。
郭旭茗一看情况不对,自己是来动员大家积极报名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忙拦住众人,解释道:“大家听我说!这个证,咱们动力厂是头一份!这一批参加培训并且考试合格的人,就是第一批拥有这个证的人!以后咱们厂的外单肯定会越来越多,外单的工时费,只会比普通工时费多,不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别人干一个零件挣两块钱,你挣两块五!别人干普通件要排队等活,你干外单,就是活儿等着你!你们自己好好想想,这个证它不值钱吗?”
郭旭茗这番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的确是这个道理啊!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不少人又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肖涌志拽了拽师兄的袖子,急切地问道:“师兄,什么时候考试?都考什么内容啊?”
“下个礼拜五考试,既有实操,也有理论。回家好好复习!”郭旭茗赞许地看着这个小师弟,在现场这么多人中,他是最认真、最渴望这次培训机会的。
其实,分厂最初是计划让技师以上的焊工参加培训的。但是苏福华力排众议,认为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他分析说,拥有技师资格的工人,大多都已经上了年纪,一部分已经脱离或逐渐脱离了生产一线,如果外单下来,光靠他们来完成生产,肯定会遇到困难。而年轻工人体力更好,眼神更好,效率更高,各方面的优势都更加明显。因此,不如就按照培训班的招生标准来,让那些有心追求进步的年轻工人,有机会参与到这次培训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