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旧时光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703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齐希烛的心头涌起一丝困惑,那位大姑妈竟然抱过自己?记忆的迷雾让她一时难以捕捉,但她仍旧保持着礼貌的姿态,轻声问候。
突然,楼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咚咚作响,震得人心头一跳。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怀里紧抱着一把夸张的大水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般冲出房门,稚嫩的叫嚣声瞬间打破了午后的宁静。紧接着,门外便传来一阵孩童嬉闹的喧嚣。
老太太神色匆忙,顾不上与齐希烛寒暄,便急匆匆地追了出去,嘴里还带着关切的叮嘱。齐百汶看着这一幕,无奈地摇了摇头,对着大姐的背影喊道:“大姐,随他去吧,小孩子玩闹是天性,别管太多啦。”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对齐希烛说道:“这小子,皮得不像话,真是被家里人给惯坏了。”说完,他重新落座,拿起茶壶,为女儿的杯中添满了热气腾腾的茶水,语气温和地说道:“你大姑妈确实抱过你,这事儿不假。”
齐希烛的眼中充满了疑惑,她不解地望着父亲,这怎么可能呢?母亲从未向她提起过这件事啊。
女儿的吃惊表情似乎让齐百汶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他苦笑了一下,眼底流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哀伤,右手食指轻轻地在沙发扶手上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你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准确地说,你三岁的时候,曾经回来过一次。”
齐希烛闻言,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父亲。这简直超出了她的认知,母亲对过往之事向来讳莫如深,从未透露过半点风声。
齐百汶似乎早就预料到女儿的反应,他微微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也许……你妈妈从未对你提起过这件事吧。或许,她什么都没有对你说过,包括关于我的事情……”
齐希烛一时语塞,内心五味杂陈,复杂的情绪让她不知该如何回应。她微微低下头,目光落在茶杯中升腾的热气上,思绪万千。
“也罢!”齐百汶突然抬手,轻轻拍了一下沙发扶手,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既然如此,那就由爸爸来告诉你那些尘封的往事吧。就从我和你妈妈相识的那段青葱岁月开始说起……”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要将人带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回忆的年代。
在父亲饱含深情的回忆中,齐希烛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父母那段浪漫而又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
“我和你妈妈的结合,可以说是……两情相悦,水到渠成。我们并非是经人介绍,媒妁之言走到一起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和了解中,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说到这里,齐百汶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抹甜蜜的微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代,“那年春节,我响应号召,义务帮助生产队的老乡们书写春联。大家拿着早已裁剪好的红纸,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等待着我为他们写上一副副充满喜庆的对联。当时,你妈妈就排在队伍的前面,她一直好奇地探着头,偷偷地看着我写字,于是我就注意到了她。她长得很漂亮,一张圆润饱满的脸庞,显得格外喜气洋洋,让人觉得亲切可爱。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穿了一件橙黄色的碎花小棉袄,衬托得她的脸庞更加娇艳动人……”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忆着那些久远的细节,语气里充满了怀念与回味:“你妈妈出类拔萃的不仅仅是她的容貌,她还非常聪明伶俐,心思细腻。我询问排在前面的人,家里有几扇门,分别是什么门,需要写哪些内容的对联时,她就在一旁偷偷地掰着手指头数着,那认真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这些尘封的往事,对于齐希烛来说,都是从未听到过的。此刻,静静地聆听着父亲的讲述,她只觉得心里暖暖的,又软软的,仿佛被一种温柔的情绪所包裹。
“本来下一个就轮到她了,可她却突然说,想起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吧,她又重新回到队伍中,默默地排在了最后面……等到最后,队伍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我笑着问她,小姑娘,家里有几扇门呀?需要写几副对联呢?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家里一共有十一道门,所以需要写十一副对联。我当时吓了一跳,还以为她数错了,就笑着问她是不是再仔细数一遍。她说绝对没错,然后就一个一个地给我数了起来。院门、大门、南门、北门、二门、三门、四门、灶房门、仓房门、猪圈、马棚……果真是有十一道门,哈哈哈……”
齐百汶说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起来。在那段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艰苦岁月里,那个穿着橙色碎花棉袄的姑娘,就像一个小太阳一般,温暖了他那颗年轻而又充满激情的心。
“我给老乡们写对联,他们都很开心,有的会热情地抓一把瓜子给我,有的会慷慨地掏出一把红枣,或者送上两枚鸡蛋表示感谢,当然也有什么都不给的。我给你妈妈写完对联后,她竟然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暖手筒递给我,轻声说道:‘你的手都冻伤了,这个暖手筒给你暖暖手吧。今天时间来不及了,等以后有空,我再给你做一副棉手闷子戴上。’原来,你妈妈排在队伍前面的时候,就看到我写字时手冻得通红,所以才急忙跑回家,拿出了一块珍藏的兔皮。那块兔皮是她哥哥特意留给她的,她一直想攒着做一条兔皮褥子,但看到我的手冻得通红,就临时决定给我做了一个暖手筒。东北的冬天寒冷刺骨,简直要把人的血液都冻住。我们这些从南方来的学生,哪里有什么御寒的物品啊,那个暖手筒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温暖至极。”他一边说着,一边搓了搓手,似乎想要再次感受那份温暖。
齐希烛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父亲的回忆。她能感受到父亲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以及对那段岁月的怀念。
“后来,我写信让家里人给我寄了一些南方的特产,比如上海的大白兔奶糖、杭州的丝绸、开司米毛线……这些东西,你妈妈也是非常喜欢的。”齐百汶继续说道。
“再后来,我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感情也一直很好。可以说,在那一片地方,没有人不羡慕我们这对恩爱夫妻的。有了你之后,我们的生活就更加幸福了。你小时候特别粘我这个爸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找我不找你妈妈。我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你,我去队部算账的时候,你总是喜欢乱拔我的算盘珠子,我去地里锄地,你就抱着我的锄头不肯撒手。呵呵呵,真是蛮可爱的。”
“你呀,从小就特别聪明,我一有空就教你说话,教你数数,教你背诗。你两岁半的时候,就能认识好几百个字,背诵十几首唐诗,还会计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毫不夸张地说,你三岁时的水平,就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比队里一半的人都要强。”
听到爸爸夸奖自己,齐希烛的心中感到一阵欢喜。但同时,又听到父亲说小时候是多么的宠爱自己,她的心中又不免感到一阵难过。
“再后来,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知青回城了。只要符合政策规定的,都可以申请返回城市。于是,我们那里陆陆续续地就开始有人申请回城了。”齐百汶拿起茶杯,轻轻地放在桌子上,他微微坐直了身体,继续讲述着。
“我起初并没有考虑要回城的事情,后来公社推荐我去读工农兵大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去读书。我思前想后,觉得回城的理由很充分,而不回城的理由,几乎一个都没有。上海是咱们国家最发达的城市,那里的资源和机遇,是北大荒根本无法比拟的。在北大荒,我一辈子可能都只能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别人吹着电扇,喝着咖啡,悠闲地看着报纸时,我却只能在田地里辛勤地锄草、施肥。”
“而在上海,情况则截然不同。我可以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未来从事一份体面的、轻松的、收入相对较高的职业,从而给你们娘俩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还考虑到你上学的问题。在家里,你只能上村办小学,而在上海,你就有机会进入上海最好的小学读书。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你天资聪颖,无论在哪里都能考上全国一流的大学。不过,爸爸当时确实有考虑到你上学的事情。你天赋很高,不能被埋没了。就这样,我最终下定决心,要回到上海去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