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临危受命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753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正当肖涌志埋首书海,为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奋力拼搏之际,一纸调令,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他的备考节奏。分厂领导神色严肃地将他唤至办公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交给他一项肩负重任的任务。

厂里新近承接了一笔海外订单,这在整个厂区都算得上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为此,厂里特地成立了一个精干高效的专项部门,专门负责这批外单的生产与运作。部门的名字也紧跟时代潮流,颇具国际范儿——“外单产品部”。领衔挂帅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干将,总厂的副总调度长亲自担任产品经理一职,可见厂里对外单的重视程度。

为了确保焊接和装配环节万无一失,分厂也与工艺处的对应科室紧密合作,迅速组建了相应的机构。生产室副主任郭旭茗,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被任命为焊接与装配生产经理。而英语流利的齐希烛,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经理助理,主要负责与外方客户的沟通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与畅通。此外,工艺处的工程师方程也加入了这个团队,担任技术经理,为整个外单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从各车间抽调出的二十几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焊接与装配工人,组成了外单产品的临时工段。肖涌志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被推选为副工长兼试验组长,负责焊接生产的具体实施和工艺试验的组织开展。

这一突如其来的工作变动,无疑让肖涌志原本紧张的备考时间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不满,反而从心底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兴奋和期待。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挑战和机遇,更是一次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职业技能的绝佳机会。

此前,他的师兄郭旭茗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批外件的引进,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厂子的业务范围,显著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厂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肖涌志本人也迫切希望能够将自己在国际焊接技师培训班上学到的先进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亲身验证一下国外同行为何如此强调流程和标准的重要性,这些严格的控制措施究竟能将产品质量提升到何种令人惊叹的高度。

为了拿下这批意义重大的外单,厂里可谓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不仅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前往国外学习深造,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还对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以全面适应外单在工艺技术方面的严格要求。

第一次与国外客户合作,对于整个厂子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只能靠大家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将浩如烟海的英文工程资料转化为能够指导实际生产的技术文件。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工作,更需要结合厂子的实际生产条件,提出一套既能满足外方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本厂优势的解决方案。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具有本厂特色的“洋产品”。

由于工期十分紧张,肖涌志带领的试验组在进行工艺资料转化的同时,还要随时待命,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及时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艺评定和试焊工作。

这天,肖涌志默默地站在齐希烛的身后,看着她聚精会神地翻译着一套结构复杂的焊接资料。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他对工艺规程、装配图、结构图等专业图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上面的各种专业符号也能勉强看懂一些,但面对这满篇密密麻麻的英文,他仍然感到一头雾水,如同在读一本晦涩难懂的天书。他心里焦急万分,却又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

“方工,您看看这个部件的焊接过程需要多次翻转,可是咱们厂里并没有这么大型的翻转机啊。”齐希烛放下手中的图纸,伸了个懒腰,这才注意到一直默默跟在自己身后的肖涌志。

“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尽量减少翻转次数,甚至做到一次翻转成型。要不然光靠吊车来回翻转,咱们恐怕半个月也焊不完这一件。”方程接过齐希烛递过来的图纸,习惯性地想要按在墙上的黑板上,肖涌志眼疾手快地拿起几个图钉,迅速将图纸固定好。

几位技术人员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讨论得热火朝天。肖涌志在一旁仔细聆听,大致听明白了工程师们讨论的焦点和难点。原来,这个部件如果采用一次翻转成型的方法,虽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对焊接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尤其是要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接工艺。这种全新的技术在本厂还没有应用过,大家都没有相关的经验。

“涌志,你看这个单面焊双面成型有没有困难?”方程一边在纸上画着简图,一边耐心地向肖涌志讲解着其中的技术要点。

“我可以试试,但需要一份详细的工艺规程。”肖涌志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小吕,你负责尽快编写一份详细的工艺规程。小齐,你协助将工艺规程翻译成英文。咱们试验和外方审核资料双管齐下,试验结果一出来就立即提交给外方审核。”方程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工作,然后转头对肖涌志说,“白天我们把工艺文件准备齐全,你们试验组能不能在二班完成试验件的焊接?”

工厂实行两班倒的工作制度,一班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二班是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二班的前一个小时主要是进行工作准备和班前会,下午五点正式开始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下发工艺规程,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试验,郭主任,夜班餐可要给我们试验组的兄弟们安排上啊。”肖涌志抬起头,笑着对郭旭茗说道。

“这还用你小子说,加班费也少不了你们的。”郭旭茗笑着拍了拍肖涌志的肩膀,爽快地答应道。

“今天先完成工艺评定的试板焊接吧,模拟件的加工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再做。”方程补充道,“小吕,工艺规程做好后立即给我审核,一定要赶在二班开始前完善方案。”几人迅速散开,各自忙碌起来。

下午三点,吕工将经过方程仔细审核的工艺文件交到了郭旭茗的手中。郭旭茗迅速让生产调度做出了生产调度单,并详细地画出了工时。

肖涌志接过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带着自己的几个得力助手,分头前往仓库领取所需的原材料和工具,并开始进行场地布置,为晚上的试验焊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晚上八点,吃过晚饭的三个工人一字排开,各自站在自己的工位上,开始认真地准备焊接工作。郭旭茗、方程和齐希烛等人则站在一旁,神情紧张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肖涌志拿起焊帽,转过身对几人说道:“师兄、方工,焊好这块试板估计需要三个多小时,你们不用一直在这站着陪我们,我保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完成焊接任务。”

“我在这学一学新工艺,还怕我把你这手艺学走?”郭旭茗笑着说道。

“上去也待不住,还不如在这看你们焊接呢。”方程也实话实说道。

“我们在这看咱厂的焊工创造咱厂的深圳速度呢。”齐希烛笑着对肖涌志眨了眨眼睛,鼓励道。

“开焊吧。”肖涌志和另外两位工人拿起焊枪,戴上焊帽,正式开始了试验焊接。观战的几位也忙不迭地戴上焊帽,以免被刺眼的弧光伤到眼睛。

晚上九点半,肖涌志三人终于完成了第一道焊缝的焊接工作。他摘下焊帽,正准备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却发现左右两边分别递来了毛巾和纸巾。他定睛一看,只见自己的师傅正站在左边,手里拿着一条干净的毛巾,而右手递来一包纸巾的,竟然是齐希烛。肖涌志赶紧接过师傅手中的毛巾,关切地问道:“师傅,您怎么来了?”

“我徒弟大显身手,我能不来吗?”苏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毛巾撤了回去,自顾自地擦起手来。

肖涌志心领神会地接过了齐希烛递来的那包纸巾。旁边的两位工人见状,也开始起哄道:“我们也需要擦汗,不能专宠一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