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命运齿轮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261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韩启明并未深究,只是目光灼灼,语气笃定地抛出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H市作为老牌工业重镇,底蕴深厚,实力雄踞一方。但你也心知肚明,这股下岗潮,几年前便已初见端倪。我敢断言,如今不过是冰山一角,未来几年,只会愈演愈烈,席卷整个行业!”
肖涌志默不作声,只是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菜,他并不想顺着对方的话茬,将话题引向那个方向。
“当然,以你的能耐,无论如何也落不到那一步,厂里宝贝你还来不及呢!你若是肯来我们厂,我得把你当菩萨供起来!”韩启明爽朗一笑,话锋却陡然一转,“可要是想在那边拿高薪,想在短时间内平步青云,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吧?虽然我没在北方长期驻扎过,可在那边也有不少过命的朋友。”
肖涌志依旧选择沉默。韩启明对此毫不在意,自顾自地说道:“我就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想力邀你到我的厂子里担任生产主任一职,整个车间的事务,我全权交给你负责,你拥有绝对的决策权!”
“咱们过来的时候,我特意指给你看的那栋房子,是我们这儿最高档的商品房小区,只要你肯来,我立刻给你安排一套一室一厅,五年后,直接给你换成两室一厅!到时候,房产证双手奉上!”
肖涌志心头微微一震,房产证的分量他太清楚了,那可是动力厂职工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啊,就算拼死拼活干上十年,也未必能分到一个单身宿舍。
看来,这个韩启明,的确是诚意满满啊!
韩启明继续加码,语气中带着一丝蛊惑:“我们这边的薪资待遇,普遍比北方要高出一截。像你这样的人才,自然更要优待!我直接给你开出每月三千元的高薪,而且每年都会固定上涨百分之十!”
他要用金钱开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个潜力无限的年轻人给挖过来。要知道,如果他真的能到自己的厂子里,那所能发挥的能量,简直不可估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肖涌志感觉自己快要招架不住了。大哥的那套房子,还是两家人东拼西凑才勉强买下来的,而在这里,仅仅需要两个月的工资就能搞定。有了房子,就能成家立业,就能迎娶心爱的姑娘……
打住!打住!他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疯狂呐喊,这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不是简单的出差,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可是关乎未来,关乎一辈子的大事啊!
他手中的酒杯,被他旋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肖涌志还是选择了委婉地拒绝韩启明的招揽。
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的家人都在北方,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就抛家舍业,孤身一人来到这遥远的南方。
韩启明立刻接话道:“如果你能和女朋友一起过来,我马上给你们安排一套两室一厅,她的工资,也和你一样,每月三千!”
肖涌志愣住了,女朋友?他瞬间反应过来,韩启明说的,应该是齐希烛。
“你误会了,她不是……”肖涌志有些结巴,起码现在还不是。
“我是认真的,不管你们现在是不是,只要你们能来,我都会给你们最好的待遇!”韩启明霸气地拍板道。
肖涌志彻底语塞了,韩启明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要让他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辞掉稳定的工作,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开始,这绝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在动力厂,他闭着眼睛都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想办什么事,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合适的人帮忙。
而在这里,他将彻底变成一个两眼一抹黑的异乡人,这样的生活,他从未曾设想过。
“谢谢您的看重,我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满意,暂时并没有离开的打算。”他端起酒杯,向韩启明敬了一杯酒,他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同时也给出了最真实的理由。
韩启明有些失望,他当然清楚,肖涌志是动力厂里最优秀的青年骨干,前途一片光明,这样的人才,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挖到手的。
但他也没打算一次就能成功,大不了多来几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夜幕下的昆山街头,依旧是灯火辉煌,肖涌志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
南方的冬日,与北方截然不同。此时的北方,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仿佛要将一切都冻结。
而这里,却依然是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就连吹拂过来的风,都带着一丝温暖的潮湿气息。
这一次的南方之行,带给他的感触,比上次更加强烈。如果说上次来,他只是看到了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一次,他则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蓬勃的发展势头。
启明机械的大门口,赫然张贴着醒目的招工启事,工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人。厂区内还加盖了一间宽敞的厂房,新引进了两条先进的生产线。
以前,他们只能承接一些零散的零件加工业务,而现在,他们已经可以独立进行产品的装配等复杂工序了。无论是从工厂的规模,还是从生产能力来看,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肖涌志在震惊之余,心中也不免涌起一丝羡慕。
韩启明不过三十出头,只比自己年长十岁左右。他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小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拥有了如今这样一定规模的企业。
反观自己呢?十年之后,自己又会在做什么呢?
或许会像自己的师傅一样,默默坚守在生产第一线,带几个徒弟,日复一日地按照那张永远也完不成似的生产计划单,完成着每天的任务。
又或许会像自己的师兄郭旭茗一样,先在调度岗位上熬上几年,然后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进入分厂的生产科,像个大管家一样,每天安排生产,说着最多的话,挨着最多的骂,所有的功劳都与他无关,一旦出了什么差错,第一个被问责的肯定是他。
再或者,像方程那样,走技术路线,可自己毕竟是半路出家,基础薄弱,而且分配到厂里的大学生,却一年比一年多,自己真的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通吗?
更令人担忧的是,厂子里的情况也越来越不稳定,一方面,下岗的风潮愈演愈烈,起初,大家对下岗的态度,是震惊、不解、愤怒、反抗,但慢慢地,人们似乎被迫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开始千方百计地避免自己被下岗,哪怕被调到再糟糕的岗位,也只能默默忍耐。那些已经下岗的人,则迫于生计,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老妈已经接受了大姐下岗的事实,好在姐夫的收入还算不错,并不缺姐姐的那点工资,但年纪轻轻就整天待在家里,总归不是个事。
隔壁的彩英姐,每天都四处托人找关系,但一个月过去了,却依然毫无进展,她常常跑到自己家里来哭诉。
幸好杜梅姐给她找了个在农贸市场里卖鸡蛋的活,据说,工资竟然比上班的时候还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