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千钧轴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10更新时间:25/09/14 02:00:58

重塑主轴谈何容易,若想另起炉灶,重铸一根崭新的,至少需要耗费六个月的光阴。

当下,最立竿见影的策略,莫过于将现有的轴体截断一部分,再进行重新焊接。此举不仅能将工期大幅缩短至两个月,还能省下一大笔可观的资金。

对于深谙电力行业运作规律的人而言,发电机组一旦启动,便如同开启了一台永动机般的印钞机,源源不断的财富将如潮水般涌来。因此,这次改造任务可谓是分秒必争,时不我待。

电站对此次机组的扩容延寿改造寄予厚望,对动力厂下达了最后通牒,务必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以最高的效率和质量完成改造任务,以期机组能早日恢复运转,重现生机。

厂领导们个个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刻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杨德刚对苏福华的实力了如指掌。苏福华可是动力厂内响当当的一号人物,身兼高级技师、国家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重荣誉,是动力厂一块活生生的金字招牌。许多高难度的焊接任务,都仰仗他那炉火纯青的技术才能得以完成。

既然苏福华没有断然否决将偏差控制在十道以内的方案,那就说明他心中已有成算,胸有成竹。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请他亲自出马了。

然而,苏师傅毕竟已是年近花甲之人,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早已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不复当年之勇。

尤其是在焊接这根庞大的轴体时,需要将温度预热至二百摄氏度,还要身穿厚重的焊接服、焊接靴,连续作业三天之久。如此巨大的体力消耗,他恐怕难以承受。

万一有个闪失,倒在了工作现场,谁也无法承担这沉重的责任。

苏福华是动力厂建厂之初的第一批老员工,几乎与动力厂一同成长。他们这批工人往往对工厂怀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早已将工厂视为自己的家,将工厂的利益置于首位。

此刻,他凝视着躺在地上的巨大轴体,在心中默默叹息一声,最终下定决心,说道:“我试试吧。”说完,他便转身走向工具箱,准备穿戴焊接服。

他的关门弟子肖涌志,听说师傅要亲自上阵,先是满怀担忧地看了看杨德刚,又瞥了一眼工艺处处长,最后目光扫向在场的众人,见竟然没有一个人出言阻止,心中不由得焦急万分,暗想:“这些人难道都麻木了吗?师傅都这么大年纪了,这种高强度、高体能的活,怎么能让他来做呢?”他连忙快步走到师傅身边。

苏福华正手脚麻利地穿戴着焊接服。这种焊接服必须具备防火、防烫、阻燃的特性,因此面料非常厚实,几乎密不透风。在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里穿上它,不出三分钟便会汗流浃背,如同身处蒸笼一般。

肖涌志一把紧紧抓住师傅工作服的袖子,语气急切地劝阻道:“师傅,您不能上啊!”

苏福华看了看自己的小徒弟,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但他故意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略带责备地呵斥道:“我怎么就不能上了?别小瞧你师傅。一边去!”

他一把推开肖涌志的手,继续穿戴工作服。

“师傅,现在天气这么炎热,焊件又如此巨大……”肖涌志对师傅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自从拜苏福华为师后的三年里,他几乎每天都亦步亦趋地跟在师傅身后,师傅的技术到底有多么精湛,他现在或许还无法完全领会,但师傅的体力如何,他却是一清二楚。

“师傅,您让我试试吧。我应该不会比江鹏差的。如果我真的不行,您再亲自上阵。”

苏福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复杂地看向自己的小徒弟。

这个小徒弟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手把手地教了三年。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能力,自己都了如指掌。放眼整个动力厂的焊工队伍,未来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但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让小徒弟在这种关键时刻去冒险。

如果他侥幸成功了,在领导的眼中,这只不过是工人份内之事,最多表扬三五句便过去了。

可一旦试焊成功,而实际操作时却失败了,那么这根价值近百万元的轴体就将彻底报废。

这种巨大的损失,对于一个刚刚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过沉重,后果不堪设想。

在领导那里,他将会彻底断送自己的上升空间。

同事们的风言风语也会将他彻底击垮。他甚至可以想象出工友们会怎样编排他,嘲笑他自不量力,指责他好高骛远,甚至说他目中无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出人头地等等。到那时,众人的口水就能将他彻底淹没。

三年的朝夕相处,他早已将肖涌志视作自己的子侄一般。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冒这个险。

“不行,我不同意。这不是在开玩笑。”他难得用如此严厉的语气对自己的小徒弟说道。

“师傅,您听我说。”肖涌志深知师傅的脾气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但他仍然想要争取一下,“您先跟我讲解一遍焊接的要点,再在一旁看着我试焊。如果我真的不行,我保证绝不逞强,以后再多学、多练、多长本事。万一我要是能行呢?您就不用冒这个险了啊。”

说到这里,肖涌志鼻子一酸,眼眶也微微泛红。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师傅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呢?

站在一旁的杨德刚将师徒俩的争执看得一清二楚。他连忙走上前来,关切地问道:“苏师傅,遇到什么问题了吗?这位是你的小徒弟吧?早就听说你收了一个关门弟子。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其实,苏福华的身体状况,杨德刚心中早就一清二楚。只要能找到其他人顶上,他也不想让苏福华亲自出马。

他担心苏福华的体能不足以完成工件的焊接需求,万一半途而废,岂不是功亏一篑。

“杨厂长您好,我叫肖涌志,是冷作分厂焊接工段的工人。”肖涌志主动向杨德刚请命道,“我是咱厂技校毕业的,进厂三个月就可以独立操作。现在我跟技师们做着同样的工作,这三年以来,从未出过一件废品,质检的合格率是百分之百。我申请试焊这根大轴,希望厂领导能够给我这个机会。”

“别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