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宴无好宴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255更新时间:25/09/14 02:01:02

屏幕上,那老旧的影像反反复复播放着,谭家先祖在盛大的宴席上觥筹交错,伴随着系统那机械而单调的解说,更显得格格不入。

“这……这要怎么复制啊?”万青道瞪大了眼睛,一脸的茫然。听了半天,系统就讲了个谭家的故事,然后就是一群人在那儿吃吃喝喝,难道就能凭空变出一桌谭家宴来?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等等!谭家宴!”

猛然间,万青道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瞬间清醒过来。谭弘博的祖上当年吃的,不就是眼前这桌子上的菜吗?那他的笔记,想必也只会记录这些菜的做法吧!

想到这里,万青道立刻集中精神,用意念控制着画面。果然,眼前的场景瞬间切换,宴席上琳琅满目的菜品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谭家菜极其讲究,每一道菜的上菜顺序,食材搭配,都有着严格的规矩。

首先是四道冷碟:云威火腿,色泽鲜亮,香气扑鼻;油酥银杏,外酥里嫩,入口即化;软酥鲫鱼,骨酥肉烂,回味无穷;口蘑素丝,清淡爽口,别具风味。

紧接着是四道热碟:糖心鲍脯,鲜嫩弹牙,滋味醇厚;番茄虾仁,酸甜可口,色泽诱人;金钱鸡饼,外形精巧,香酥可口;鸡油冬菇,滑嫩鲜香,营养丰富。

重头戏则是八大菜:组庵鱼翅,汤色浓郁,鱼翅软糯;羔汤鹿筋,筋软烂滑,汤鲜味醇;麻仁鸽蛋,外酥里嫩,香甜可口;鸭淋粉松,色泽金黄,酥香松软;清蒸鲫鱼,肉质细嫩,原汁原味;组庵豆腐,入口即化,鲜美无比;冰糖山药,软糯香甜,滋补养颜;鸡片芥兰汤,清淡爽口,解腻开胃。

随后是席面菜:叉烧乳猪,皮脆肉嫩,油光锃亮,搭配着双麻饼和荷叶夹一同上桌,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穿插其间的还有四道随菜:辣椒金钩肉丁,香辣开胃,下饭神器;烧菜心,碧绿鲜嫩,清爽可口;醋溜红菜苔,酸甜爽脆,解腻开胃;虾仁蒸蛋,嫩滑细腻,营养丰富。

宴席进行到一半,还会上一道精致的点心“鸳鸯酥盒”,寓意美好,口味香甜。

最后,则是四色时令水果拼盘,清爽解腻,为这顿丰盛的宴席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万青道从宴会开始,一道菜一道菜地仔细观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利用系统的鉴定功能,将每一道菜品的食材、分量、调料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唯一的遗憾是,他无法看到菜品的制作过程。如果能亲眼看到烹饪的步骤,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复制出这些谭家名菜。

“这也太难了吧!”

即便已经将所有的菜品都仔细研究了一遍,万青道仍然觉得毫无头绪,尤其像是组庵鱼翅和组庵豆腐这样的名菜,光是看一眼,他就觉得头大如斗。

仔细分析菜品之后,万青道不得不忍痛放弃了组庵鱼翅和组庵豆腐这两道菜。

席间的组庵鱼翅与豆腐,都是组庵湘菜中的经典名肴。据说,组庵先生晚年时牙口不好,因此组庵湘菜多以文火慢煨而成,讲究软烂入味。

煨,是湘菜的一大特色,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使菜品达到质软汤浓、鲜香醇美的境界。组庵鱼翅的柔滑烂透,正是这种煨制手法的完美体现。

而组庵豆腐,更是将水豆腐碾烂成泥,用细密的箩筛过滤,再与鸡茸混合均匀,放入笼屉蒸至蜂窝状,然后切成骨牌大小,放入鸡汤中用文火慢慢煨制。这两道菜,都是为了迎合他特殊的饮食习惯而制作的。

在组庵湘菜系列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组庵鱼翅”和“组庵豆腐”这两道菜了。

据说,“组庵豆腐”这道菜,是由杨翰首创,谭延闿继承并发展了杨翰的豆腐制作方法,最终使其名扬天下。

这两道菜都是极费功夫的大菜,不仅制作步骤繁琐,而且对厨师的技艺要求极高。万青道现在别说是不知道具体的制作步骤,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能够做得出来。

“看来必须要选一两道菜好好研究一下才行啊!”

谭弘博留下的笔记,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但现在的问题是,万青道明明已经身处宝藏的入口,却苦于没有钥匙,无法进入,这才是最让人感到焦躁的。

如果他从未得到这本笔记,那也就罢了。可现在,他不仅得到了笔记,而且还亲眼看到了整个宴席的画面,这让他如何能够甘心放弃?

“儿砸?你是不是在里面?”

就在这时,厕所外面传来了万靖玖的声音。他找了半天没看到万青道,最后还是来到了厕所,果然发现厕所的门紧闭着。

“啊?马上!马上就好!”

万青道这才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光顾着看小电影,竟然不知不觉地错过了上班的时间。

“出来了!”

万青道一瘸一拐地从厕所里走了出来,这让万靖玖的眉头瞬间紧锁。看来,让万青道提前去体检的事情,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万青道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要做哪道菜,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谭家宴上那一道道精致的菜品。

“嘎嘎嘎……”

当他走进厨房时,水池里的鸭子突然发出了几声叫声,瞬间将万青道惊醒。

“鸭子?鸭淋粉松?”

他猛然想起,谭家宴上似乎确实有这么一道菜,而且这道菜的食材相对简单,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万青道并不知道这道菜的具体做法。

“你们想得怎么样了?”

万青道决定先去问问白芸仙和万明旭,看看他们是否有什么头绪。

“想不出来啊!我估计这笔记写得太匆忙了,很有可能连食材都没有写齐全。”白芸仙仔细研究了笔记,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但她发现这笔记的内容晦涩难懂,根本无法理解。

“应该是比较匆忙写下来的。”

万青道在看小电影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谭弘博的祖上当时为了抄录菜单,只能偷偷摸摸地去找谭延闿的厨师,而且整个过程都显得非常仓促。

毕竟,这种行为等同于偷师学艺。曹荩臣虽然看在谭延闿的面子上,答应帮忙,但应该也不会在菜单上作假。只不过,最终能否理解其中的奥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们几个在聊什么呢?”

这时,万秦谦走了过来。从上午开始,他就发现这三个小家伙一直在神神秘秘地嘀咕着什么。

“爷爷,您知道组庵菜吗?”

万青道一拍大腿,他们真是钻进了牛角尖,三个人看了半天笔记,就只想着三个人讨论,这不是放着一位资深老厨师不用吗?

万秦谦从事厨师这个行业已经几十年了,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接触过很多不同地方的厨师,也品尝过很多不同地方的菜品。

组庵菜并不是谭弘博家里独有的,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谭家的家传菜。

谭家菜因为太过讲究,对食材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组庵菜才差点失传。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组庵湘菜的食单,这份食单是用当时星城合生祥南货土产号的信笺写成的,记录了200余种组庵湘菜菜品的用料与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