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挖呀挖呀挖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96更新时间:25/09/14 02:01:21

“保证让您满意!”
“要是用着不顺手的,尽管说,我立刻换人。”
张靖和刘彦青并肩走在通往研究楼的路上,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当他们到达时,四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已恭候多时。
刘彦青察言观色,十分得体地说道:“我的办公室就先给各位老师用着,我去趟厂长那儿,汇报一下研究室设备采购的事宜。”
说完,她便转身离开,留下张靖与四位组长。

张靖见状,向四人招手示意:“都进来吧。”
走进办公室,张靖毫不客气地坐在了刘彦青的位置上,环顾四周:“各位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四人皆是研究小组的领头人。
一组组长李洪刚,二组组长赵庆军,三组组长李卫国,四组组长胡东。
他们的学历背景都不差,都是相关专业的科班出身。
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三组的李卫国,已过不惑之年。
最小的则是一组的李洪刚,年仅二十八。
这个年纪便能担任化肥厂研究小组的组长,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若非仰仗家庭背景,那便可称得上是一位小天才了。

张靖大致了解了四人的情况后,指着李洪刚说道:“你先来,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每个人半小时,没轮到的就在一旁仔细听,已经问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四人听后都激动不已,尤其是作为第一个提问的李洪刚。
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略带慌张地说道:“张老师,我有点紧张,您别介意。”
“我们要问的问题,小组已经整理好了。”
“都记在本子上了。”
张靖看着手有些颤抖的李洪刚,笑着安慰道:“别紧张,慢慢来,时间还很充裕。”

可李洪刚怎么可能不着急?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啊!
他迅速翻到第一个问题,迫不及待地问道:“张老师,我们首先想请教的是,水、肥、气、热这四个要素对农作物的影响比例分别是多少?”
土壤的肥力固然重要,但并非仅仅取决于肥料和土壤中的养分。
水、气、热这三个要素,同样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张靖闻言,微微一笑:“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了。”
“显得有些不够专业。”
“你应该明确具体的农作物,水稻、西瓜、茄子,不同的农作物,影响比例自然不同。”
“而且,具体比例指的是什么状态下的比例?是农作物能够勉强生长存活的临界点,还是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状态?”
“如果是冬天的小麦,你觉得这四要素还重要吗?”
张靖心中清楚,这并非他们的真实水平,只是李洪刚太过紧张,没有将问题表达清楚。
尤其现在还是一对一的单独提问,而非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

李洪刚尴尬地搓着手:“对,是我考虑不周,没有加入其他要素。”
“我的意思是,在各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下,这四要素各自的占比应该是多少?”
张靖开始耐心地一一解答。
只是他们提出的某些问题,在后世都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在李洪刚提问时,其他三人在一旁认真倾听。
他们所问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后世本科生就能掌握的知识,对张靖而言,自然不在话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四人对张靖的敬佩之情也与日俱增。
此前,他们只是将张靖视作高不可攀的天才,如今单独交流后才发现,张靖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几乎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刘彦青准时推门而入:“各位老师聊得怎么样了?时间差不多到了。”
张靖笑着说道:“还不错,大家都挺认真的。”
刘彦青说道:“那我们现在去看看另一套房子吧,时间刚刚好。”

李洪刚等人赶紧起身,朝着张靖深深鞠了一躬:“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就不打扰您了。”
张靖对这四人的印象都很好,至少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李洪刚最为机灵,赵庆军则最为稳重。
李卫国和胡东也各有优点。
最重要的是,他们四人都积极上进,求知若渴。
张靖叮嘱道:“我今天给你们讲的很多东西,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数据支撑。”
“如果你们要做相关课题,务必好好商量,避免研究方向重合。”
“还有,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一开始就挑战大型课题。”
“先从小课题入手,把基础知识理顺。”
“大的课题有很多,你们穷极一生也研究不完。”
四人对张靖敬畏有加,听闻此言,连忙恭敬地应下。
“好了,你们先去忙自己的事情吧。”张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待四人离开后,刘彦青说道:“走吧,带你们去看看另一栋房子。”
“那栋房子的条件确实比这里好很多。”
“不过价钱也贵一些,一个月可能要三十块钱。”
张靖对一个月三十块钱的房租并不在意:“先去看看再说。”

刘彦青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室,便带着张靖和沈雯雯前往县城城区。
化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气味,因此不可能建在离县城太近的地方,而是选址在一两里地之外。
不过,由于有化肥厂的存在,这一两里地的路都铺设了公路,公路两旁也住着不少人家。
走起来还算方便。

第二栋房子确实比之前那栋好了很多,是一栋二层小楼,外墙还经过了粉刷,自带一个小院子,地面也做了水泥硬化。
在当下,这样的房子已经算得上是顶级豪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