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暗流涌动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55更新时间:25/09/14 02:01:21
“等你回来再说。”这几个字如同轻柔的羽毛,在沈雯雯耳边拂过,却又似千斤巨石,压在她心头。
这些日子,黄涛、黄莺兄妹跟着张靖,小日子过得颇为滋润。无论吃什么,张靖总会细心照顾他们,什么东西富富有余,都会特意留一份,让他们带回去孝敬父母。真心换真心,黄家兄妹对张靖也是感激涕零。
张靖从裤兜里掏出厚厚一沓钞票,细心地给兄妹俩结算了这个月的工资:“这工资迟早都要给你们的。”他顿了顿,目光温和,“我也知道你们家境不宽裕,提前结了,你们爸妈也能稍微喘口气。”
黄涛原本还想推辞,但听到张靖体恤的话语,便止住了,他接过钱,深深地朝张靖鞠了一躬:“军哥,谢谢您!”
张靖笑着摆摆手:“自家兄弟,别说这些客套话。”他拍了拍黄涛的肩膀,“走吧!我们一起,你们直接回家,我们去把房子退了,明天就动身去市里。”
从化肥厂出来,黄家兄妹先行一步。张靖则独自前往租住的农家小院,只见钟家父子正带着几个工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在赶制家具,有的在粉刷墙壁,还有泥瓦匠在重新铺设地面。
地面是原先的水泥地,张靖没打算大动干戈,只是将坑洼不平的地方用水泥找平。二楼是预制板结构,也无需过多改动。墙面有些脱落,便将底层的墙皮全部铲除,重新粉刷一层。为了能尽快入住,墙面早已粉刷完毕,现在每天都开窗通风,加速干燥。
…………
次日,阳光明媚,张靖带着沈雯雯踏上了前往市里的班车。一路颠簸,到达市区时已是下午时分。张靖马不停蹄地赶到老丈人家,却发现屋里早已济济一堂,热闹非凡。沈祁、刘善书、夏卫华、胡成贤等人都已在此等候。
张靖笑着打趣道:“哟,各位都在啊?这是组团来堵我的?”
夏卫华神情严肃地说道:“还真是来堵你的。”
张靖将顺路买的礼品放下,沈雯雯则拎着刚买的新鲜水果,去厨房清洗。
“是省里的事?”张靖熟练地掏出香烟,给众人分发了一圈。
胡成贤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说道:“张靖,我先跟你汇报一下我们目前的情况。”他语气略带沉重,“全市六十多家单位,同意与我们合作的有四十多家,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但其中有两家,原本已经答应的,后来却突然变卦,宣布退出。”
张靖眉头微皱,问道:“哪两家?”
胡成贤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及这两家,想必情况并不简单。
胡成贤答道:“一家是龙江省种子研究所,另一家是龙江省农作物原产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还有十几家单位没有加入,而且都是规模较大的单位。”
农研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机构,隶属于哈市,并非省属单位。在省内,还有许多其他的省级研究单位。张靖一开始并没有奢望能够将这些单位全部拉拢过来。直到有如此众多的专家教授加入,他才燃起了一丝希望。
原本以为至少能有三五家省级单位加入,甚至有可能超出预期。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恐怕难以实现了。
张靖追问道:“现在和他们同级别的研究单位,有几家答应与我们合作?”
胡成贤略显无奈地说道:“只有两家!主要还是农协在背后施压,这些单位也不好做啊!”
张靖沉思片刻,说道:“先别管他们,我们先想办法把期刊的事情定下来。”
夏卫华忧心忡忡地说道:“现在恐怕有些棘手,如果上面不点头,这事儿肯定办不成。之前我们还商量过,如果实在不行就自己办,可现在,谁还敢顶风作案?”
张靖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以前没有人危言耸听,这些单位私下联合起来或许问题不大。但现在农协横插一脚,要是给他们扣上一顶“外泄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帽子,恐怕不少人都要锒铛入狱。
张靖仔细回忆着现在省里的领导班子,有些名字他听说过,但要说交情,却实在谈不上,更谈不上了解。上一世的张靖,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崭露头角,两千年左右才算小有名气,然后一路扶摇直上。
他较为熟悉的人,基本都是二十年以后的人物。二十年的时间,足够让大多数人调换岗位,甚至退休。而那时身居要职的人,现在恐怕还在底层苦苦挣扎。
“无论如何,都要先把这件事落实下来,摸清情况再说!”张靖语气坚定地说道。
突然,人群中有人提议道:“我们要不要想办法送点礼啊?”
此话一出,屋内顿时鸦雀无声,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事实上,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想法,但谁也不敢轻易说出口。现在风声鹤唳,要是被人抓住把柄,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
张靖稍作思索,便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不行!绝对不能送。”他语气严肃,“要是被农协抓住把柄,那就更麻烦了。”
张靖并不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如果送礼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他也愿意慷慨解囊。对于很多事情,张靖的态度其实很简单:要钱可以,只要能让事情顺利进行。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金钱并非万能,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惹祸上身。
沈祁对送礼的行为深感反感,他义正辞严地说道:“我也觉得不能送,我们现在是为了整个农业的发展着想,又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既然我们做的事情是光明正大的,就没必要偷偷摸摸。”
那位提议送礼的人也有些心虚,连忙解释道:“我只是随便提议一下。”
胡成贤摆摆手,说道:“先不考虑这些了!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先找谁,后找谁,怎么样才能尽快把期刊的事情办下来吧。”
沈祁建议道:“我觉得应该先找农业部门的领导,先和他们沟通一下,请他们帮忙。只要他们点头,我们这事儿基本就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