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金婿出山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16更新时间:25/09/14 02:01:21

“随随便便给人指点江山,这可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沈祁略带责备地说道。
张靖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脯:“爸,您就瞧好吧!既然我敢夸下海口,那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他自信满满地补充道:“您还不相信我在农业方面的天赋吗?”
沈祁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的天赋,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正因如此,我才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更上一层楼。”
“这些专家教授,即便不是全国最顶尖的,那也是咱们省里数一数二的农业大拿。”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些人脉资源广阔,谁还没几个身居要职的朋友或师兄弟?”
沈祁眼中闪烁着期盼:“如果将来他们都能鼎力支持你,对你未来的发展道路将是莫大的助力。”
一旁的刘善书也连连点头,附和道:“老沈说得对!要是能得到他们的集体认可,将来你在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亚于我们哥俩。”
他语重心长地补充道:“要是你能抓住这次机会,超越我们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靖咧嘴一笑,自信地说道:“您们就放一百个心吧!我保证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道:“离饭点还早着呢,我先回房把课题指导的稿子赶出来。”
沈祁不忘叮嘱道:“写完之后记得拿给我们看看,我和你刘伯伯也帮你把把关。”
张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知道沈祁是想借此机会指点自己:“没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张靖几乎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是埋头翻译外文文献,就是奋笔疾书地撰写课题指导。
每完成一份,他都会第一时间拿给沈祁和刘善书过目。
沈祁和刘善书在农学领域浸淫多年,造诣自然非同凡响。即便不是他们专攻的领域,只要是农业范畴内的,他们都能一眼看出个大概。
刘善书最近也喜欢往沈家跑,在这里既不用自己开伙,还能蹭顿饭,何乐而不为。
“老沈,你可真是捡到宝了,找了个这么好的女婿!”刘善书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
沈祁也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这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一开始的时候,张靖可没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
他回忆道:“那时候我对他也压根没抱什么希望,当初我坚决反对灵珺跟他结婚,这事儿你是知道的。”
沈祁的眼神黯淡了一下,继续说道:“后来灵珺的日子过得不好,我甚至有种想提刀砍了他的冲动。”
他欣慰地笑了笑:“现在他能浪子回头,还发现了自己在农学方面的天赋,我是真的感到很欣慰。”
刘善书对张靖和沈雯雯的过往也略知一二:“确实是让人大跌眼镜。那时候别说是你了,就连我都觉得张靖这小子会耽误灵珺一辈子。”
他感慨道:“没想到这小子现在还挺有出息的。”

沈祁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老刘啊,说实话,我对国强一直寄予厚望。”
他叹了口气:“国强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只可惜他在农学方面的天赋,实在是有点让人失望。”
沈祁坦言道:“在张靖改过自新之前,我一直对国强施加压力。”
他解释道:“当时我一心想让他走农业这条路,倒也不全是出于我的私心。”
沈祁继续说道:“主要是我在这个领域还算有点人脉,他要是走这条路,我还能帮他铺铺路。”
刘善书笑着说道:“老沈,你就别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了。”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你还是想让国强来接你的班,无非就是希望他能把你没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
刘善书理解地说道:“你的想法我能理解。”
他话锋一转:“现在有了张靖,你自然也就不会对国强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刘善书毫不吝啬地夸赞道:“说真的,张靖这小子,是真的天赋异禀啊!”
他啧啧称奇道:“最近他写的那些课题指导意见,我觉得这些项目都有很大的成功几率。”
刘善书好奇地问道:“真不知道他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沈祁也深有感触地说道:“有他在,或许我们国家的农业还能迎来一些转机。”
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拖的时间越长,以后我们想要赶超其他发达国家,难度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不好追啊!”
沈祁无奈地摇了摇头:“越往后,专利壁垒就越高。”
他解释道:“专利这东西,就算国家之间没有贸易往来,也得遵守国际专利法的。”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如果你不遵守,别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你的权益。”
沈祁进一步解释道:“专利法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平衡。”
“你有一万件专利,我有八千件专利,你侵犯我的,我也会反过来侵犯你的。”
他继续说道:“这样一来,大家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专利就无法转化为实际利益,反而会被竞争对手利用来打压自己。”
沈祁总结道:“因此,为了保护自身的专利,我们只能遵守规则。”
他补充道:“除非有一天,这种平衡被更大的利益打破,比如战争。”
刘善书看了眼紧闭的书房门,赞同道:“是啊!有他在,或许我们能勉强改变这种现状。”
即便刘善书已经见识过张靖逆天的天赋,也不敢把话说得太绝对。
他感慨道:“外行人永远无法体会到这一行的艰辛。”
只有像刘善书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要在国外重重专利封锁之下,赶超他们、超越他们,究竟有多么困难。
就在两人闲聊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沈教授,沈教授,在家吗?”
沈祁连忙起身开门,发现是和他一起筹备专刊的同事,而且这次还来了好几位。
只见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张纸。
那些纸上赫然印着“哈市农业大学”几个鲜红的大字。
这种草稿纸是哈市农业大学内部专用的,张靖给其他专家撰写课题指导意见时,用的就是这种草稿纸。
为首的那人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沈教授,小张呢?”
沈祁抬手指了指书房的方向,解释道:“他在里面帮其他专家撰写课题指导意见。请问,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教授们顿时七嘴八舌地争相说道:“小张给我们写的这份指导意见,参考价值极高啊!”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道:“我感觉按照他这个指导意见来执行,这个课题十有八九能成功!”
另一位教授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今天就是特地来找小张,想和他深入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