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暴君的“妙计”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812更新时间:25/09/14 02:05:56

小福子心领神会,遣退了所有宫人,乃至自己也悄悄退出了御书房,只留下皇上与苏学士两人。

“还有一个系统。”

龙椅上的君天涛,目光炯炯,掩不住的兴奋之色:“苏学士,请坐。容朕与你细细道来朕的新想法。”

苏学士眼中满是欣慰,与皇上并肩走到一旁的座位坐下。君天涛不顾苏学士的推辞,亲自为他斟茶。苏学士看着皇上,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今日的君天涛,实在难得地心情大好。

要知道,这位皇上素来以火爆脾气著称,十有八九的时间都在发怒。只要他不发怒,就算得上是心情不错了,像这样真正的好心情,更是屈指可数。然而,方才明明没有发生什么喜事,朝堂之上,群臣还刚刚拒绝了他的提议,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开怀?

君天涛倒完茶,迫不及待地问道:“近来,梓其那边都在忙些什么?”

苏学士微微一愣,恭敬地答道:“回禀皇上,梓其刚刚调任国子监,正着手安排首次科考,意在为我朝选拔可用之才。”

“选拔人才之事,暂且交给旁人。朕,需要梓其。”君天涛语气坚定。

“是,不知皇上要如何安排梓其?”

“便是朕今日在朝堂上所提之事。”

看到苏学士脸色骤变,君天涛连忙将自己提议的后续改动之处详细说明。听完后,苏学士的脸色才缓和了许多,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的确,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后皇上若想推行一些有争议的政令,便可借此将责任推予臣子。”苏学士一边说着,一边怜悯又心疼地看着君天涛。外人只知皇上高高在上,唯有苏学士等少数亲近之人方才知晓,皇上实则身处腹背受敌的险境,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此事,便就此拍板定案。君天涛立刻命人去传唤苏学士的长孙,当年的太子伴读,也是他至交好友兼心腹——苏梓其,前来面圣。

在等待苏梓其到来的间隙,君天涛与苏学士继续就计划的细节进行商讨,并进行了一番完善。

另一边,虽然这个计划的雏形是由欧阳树宜提出的,但说实话,她不过是站在五千年中华历史的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一个构想。至于具体的实施细节,以及如何落地,她便爱莫能助了,更别说她对此毫无半点兴趣。

听到两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此枯燥乏味的话题,欧阳树宜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宿主大人,您先忙着,我先去打个盹儿。”欧阳树宜在心中默默对君天涛说道。

君天涛此时正微笑着对苏学士说:“不行……”他的话音微微一顿,接着才继续解释为何“不行”。

苏学士只以为皇上的“不行”是对自己刚才提出的建议表示否定,然而欧阳树宜却心知肚明,君天涛是在拒绝自己。

欧阳树宜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在心中抱怨道:“为什么不行?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啊,我只是一个系统,对这些权谋大事一窍不通。”

君天涛并未理会她的内心独白,依旧与苏学士交谈甚欢。

欧阳树宜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那我可就真的睡了?事先说好,如果我打呼噜或者说梦话,您可别怪我影响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福子的一声通报:“国子监祭酒苏梓其,求见皇上。”

两人的谈话戛然而止。君天涛脸上挂着笑意:“梓其来了。”

“是啊,皇上。”苏学士再次忍不住看向皇上,今日皇上脸上的笑容确实多了许多。

紧接着,御书房的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位年轻男子。欧阳树宜随着君天涛的目光望去,只见来者是一位身形高瘦的年轻男子,目测在现代至少有一米八的个子。他气质儒雅,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翩翩风度。

男子皮肤瓷白,脸颊虽然偏瘦,但鼻梁却挺拔细高。他的眼眸不似暴君般锐利如鹰隼,反而清隽之中透着睿智。他的嘴唇不薄不厚,嘴角虽未带笑,却微微上扬,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欧阳树宜直接看呆了,并非仅仅因为这位苏梓其的俊美,而是因为——他竟然与她前世最喜爱的那位顶流爱豆,长得一!模!一!样!

欧阳树宜惊得瞠目结舌,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男子的脸,甚至连呼吸都仿佛凝固了。

苏梓其跪地行礼:“臣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梓其,快过来。朕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你。”君天涛语气中充满了期待,“昨日朝堂之事,你都已知晓了吧?”

苏梓其恭敬地回答:“回皇上,臣已悉知。”

君天涛缓缓点了点头,神色郑重:“如今我朝面临的困境是,陕北地区的税收与军饷紧密相关,必须保证。今年天气反常,北方遭遇大旱,南方则连降暴雨。相较之下,南方损失较小,税收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然而,北方多地已颗粒无收,别说纳税,恐怕还需要朝廷开仓赈济。若边境安稳,少收些税倒也无妨。可问题在于,北元国对我们施加着持续的压力,一旦让他们抓住可乘之机,其后果不堪设想。”

苏梓其认真聆听,并回应道:“臣明白。”

欧阳树宜则紧紧盯着苏梓其的脸,双手颤抖地捂住自己的嘴巴——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自己的爱豆!虽然她知道他们并非同一个人,但是……这相似程度简直离谱!太帅了!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俊美的男人?她感到无比激动,真想立刻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

君天涛继续说道:“恰好,我们最重要的边关前线——边坝城,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从前顾及到地界敏感问题,并未大规模开发。如今,朕想将灾区的青壮年调往那里耕种,一来可以解决旱灾地区的粮草问题,二来也能就近补充兵源。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