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暴君驾临,传言尽破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200更新时间:25/09/14 02:05:56
边坝城的气氛,在君王座驾的抵达前,本就如同一潭死水,沉寂而压抑。然而,当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仪仗徐徐展开,由巡抚周知通与都督翟良骥亲自率领的迎接队伍,却发现眼前的一切,似乎与他们耳闻目染的传说大相径庭。
“这不是传说中那位脾气乖张、阴晴不定的皇上吗?今日一见,竟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周知通轻声自语,目光扫过身旁的翟良骥,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翟良骥亦是困惑不解,只得含糊回应:“或许……传言终究是传言,不足为信吧。”
两人上前一步,躬身施礼:“下官周知通、翟良骥,恭迎圣驾!”
君天涛,那位被京城传得神乎其神、令人生畏的年轻帝王,脸上原本温和的笑意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仅仅朝着两人微微颔首,一股浑然天成的帝王气势便如潮水般涌开,令人生出一种面对巍峨山峦般的渺小之感。
简单的寒暄过后,君天涛一行人便顺理成章地踏入了边坝城的城门。浩浩荡荡的骑兵队伍,如同钢铁洪流般席卷入城,所到之处,引起了城中灾民们一阵阵窃窃私语。
“你们瞧,刚才过来的那些年轻的人,是什么来头?连巡抚和都督都亲自出城迎接!”
“何止啊!就连京城来的那位,说是国子监祭酒的年轻公子,也一同出来了。看来,这人的身份,比那祭酒大人还要高贵得多!”
“说不定,是位从京城来的大人物!”
“那还用说?肯定是京城来的大官!”
人群中,却也夹杂着一股截然不同的声音,充满了尖酸和嘲讽。
“哼,刘大哥说得一点没错,那些京城的官,哪个不是腐败无能,只知道鱼肉百姓?今天来的这两个小白脸,看起来才多大年纪?顶天了二十出头,毛都没长齐,就身居高位,他们又懂什么?所谓的官位,不过是他们老子给安排的罢了!他们怎么能体会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疾苦?”
“就是说啊!辛辛苦苦把我们召来,却只给几个铜板打发,这跟打发叫花子有什么两样?”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来!他们说的好好的,能带我们赚大钱,可钱呢?全是骗人的!”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抱怨了!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刘大哥!我看,那个京城来的小白脸,多半是冲着咱们来的!咱们得让他刘大哥给我们拿主意!”
“说得对!走,赶紧去!”
一群心怀不满的灾民,三三两两地散去,口中依旧嘟囔着不满。城门口的空地上,很快又恢复了先前的死寂。
边坝城内,气氛依然紧张。
多日以来,苏梓其一直暂居在巡抚周知通的别院。由于皇上此番前来,实在是太过仓促,前一日才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皇上便已快马加鞭地赶来,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专门的行宫。
周知通曾提议,将自家宅子腾出来,自己则领着家人暂住别处,以示隆重。然而,却被君天涛婉拒,他表示,只需与苏梓其一同住在别院便可。
周知通和翟良骥见皇上如此坚持,也只能遵从。他们心中对这位皇上,再次油然而生一股赞叹——如此平易近人,不拘小节,实在难得!
正厅之中,气氛凝重。
苏梓其首先开口,将边坝城目前的严峻形势做了简要的汇报。随后,他带着一丝愧疚,沉声道:“臣办事不利,有负圣恩!”
君天涛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地说:“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什么罪责,以后再说。”
“是,皇上。”苏梓其恭敬地应道。
此时,欧阳树宜的声音,如同尖锐的哨子,瞬间划破了君天涛刻意维持的平静:“【宿主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灾民被煽动,明明是蒋学士他们的手段,而且那些灾民自己也拎不清是非,这和苏大人有什么关系?苏大人本来就是个替罪羊,难道还要让他替罪加替吗?】”
君天涛心中暗自憋着一股火,但碍于在场有臣子,又不好当面发作。他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碗,借着喝茶的动作,压低声音,快速地对着空气说道:“闭嘴,朕自有安排。”
欧阳树宜虽然性子跳脱,却也并非不懂事。听了君天涛的话,她立刻心领神会,顺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哦,人家还以为宿主大人您是不是又犯病了呢。】”
“……”君天涛险些将手中的茶碗捏碎。然而,当着臣子们的面,他还是生生地克制住了。他将茶碗“砰”地一声,重重地放在了桌面上。
周知通和翟良骥被君天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两人偷偷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瞬间收回了刚才对皇上“平易近人”的评价。传言,果真不虚!皇上,果真是喜怒无常!
就在前一刻,他还一副体恤民情的模样,转瞬之间,便面露怒容,这哪里是脾气好,简直就是反复无常!
君天涛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开口道:“继续说。”
“是,皇上。”苏梓其继续说道,“这件事的责任,确实在臣身上。在招募灾民之时,臣原以为只要将他们召集到边坝城,便能按部就班地安排耕地。谁知,事发后才得知,原来在招募之时,便已有细作混入了灾民队伍中,散布谣言。”
君天涛追问道:“什么样的谣言?”
“我们发布的招募信息是:愿意前来边坝城的灾民,我们会赠送二两银子的盘缠,在边坝城期间,包吃包住,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工钱。”
君天涛:“这是我们之前定下的标准。”
“是的。然而,散布谣言的人却声称,他们的官府亲戚透露,这一两银子只是表面上的,额外还有一两的补贴。”苏梓其的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几分,脸上带着尴尬,“臣罪该万死,当时本应更加谨慎。我们发出公告后,由于这个谣言,报名者异常踊跃。臣当时只以为是灾民们真心愿意来边坝城,却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每月二两银子。灾民们到达边坝城,在报销盘缠时,曾向负责发放盘缠的官员多要了二两银子。那官员疑惑之下,询问为何会有额外的二两补贴,官府制定的盘缠不是一两银子吗?这才发现了这个谣言。”
周知通和翟良骥听着这番话,一颗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战战兢兢。他们深知,从前听说的关于皇上的“威名”:虽然不至于滥杀无辜,但一旦触怒了他,后果便会极为严重。例如,本应杖责的,皇上会降职;本应降职的,皇上会革职;本应革职的,皇上会流放;本应流放的,皇上会命其斩首;本应斩首的,皇上甚至会下旨抄家灭族!
而这,还只是在“正常”情况下。
一旦遇上“非正常”情况,皇上更是会直接跳过层层递进的惩罚,从杖责一步到位,直接下达斩杀的命令,杀无赦!
且不说那些遥远的例子,单说在苏梓其负责处理灾民事务之前,户部侍郎曾冒着极大的风险,为灾民减免赋税之事向皇上进言。皇上不允,户部侍郎却坚持己见,结果,这位户部侍郎最终被直接拖下去砍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