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郡主归京,国公府惊魂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98更新时间:25/09/14 02:06:05
皇城近来多了一桩奇事,搅得阖家上下皆是议论纷纷。那便是那位久居藩地的郡主,回京之后,竟未曾对那些平日里仗势欺人的藩王世子们挥出一拳,反而让那国公府强占了她的宅院,她却能平静地与那占宅之人同处一屋檐下,甚至让他们安枕无忧。
“当真是奇了怪了,”雍王抚须感叹,“依本王看,那郡主的性子,也属彪悍之列,与她那素有‘凶狠’之名的父王,倒也有几分相似。可她来了皇城,竟然对那些世子们如此温顺,莫非是京城的规矩,竟能将人驯服?”
庆王在一旁附和道:“此言差矣!若是本王遇到这般无赖,定然不会轻易罢休,定要讨个公道。这么看来,这位郡主倒也算性情温和了。”
雍王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露出几分遗憾之色。他望着正在埋头书写的儿子宿若寒,眼中闪烁着几分不解。
“本王原本还想着,看那国公府如何搬弄是非,上演一出好戏,”雍王叹息道,“若是郡王与国公府起了冲突,庆王叔定不会袖手旁观。可如今看来,郡主连架都不打,本王岂不就少了这份乐子?”
他接着又道:“国公府怎也是勋贵之家,背后还有庆王叔撑腰,断然不会缺了住处。可偏偏他们竟住进了戚家祖宅,此事着实令人费解。”
雍王继续追问:“戚家世代皆是文人雅士,品行高洁,即便隐居,也非任人欺凌之辈。他们不过是写了几个字,便能引来天下人的唾骂,这流言蜚语的威力,岂是寻常?为何戚家竟甘愿看着国公府霸占他们的宅院,却无动于衷?即便他们隐居,其门生故旧遍布南凛,想打听皇城的消息,也并非难事。戚家为何就如此放任国公府,住在他们的宅子里?”
宿若寒听着父王的种种疑惑,知晓父王深夜前来,正是为此事困扰。他将案头的一篇文章递给了雍王,淡淡地说道:“父王,您看看此文,这是国公府的老太爷当年所作的治国策论,不知是否与戚家文风有几分相似?”
雍王接过,翻阅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确实有几分戚家风范。”他随即又补充道:“国公府的老太爷,当年可是出了名的败家子,竟能写出这等治国策论,还深得皇祖父器重,委实难得。”
话音刚落,雍王似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般地说道:“莫不是郑老爷子,当年曾跟随戚家老太爷读书?他这策论,若非在戚家受过指点,断不可能写出与戚家观念如此契合的文章。”
宿若寒轻声应了一声,继而说道:“儿子猜测,当年戚老爷子之所以愿意收留那般落魄的郑老爷子,是希望他能借此机会谋取功名,安身立命。戚家素来重学问,只要郑老爷子有读书的心思,想必戚家是愿意拉他一把的。而郑老爷子也确实凭借着这份治国策论,在朝堂上有所建树。”
“然而,他的子孙后代却并不出众。我猜想,郑老爷子之所以不愿搬离戚家宅院,是因为他认为郑家的权势,皆是源于戚家的书墨底蕴。他希望郑家的后代,也能借由戚家的书香墨韵,发扬郑家门楣。”
雍王听罢,更是惊讶:“如此说来,戚家在皇城的宅院中,还留有藏书阁?国公府不愿意搬走,正是为了那些藏书?”
“嗯,”宿若寒肯定道,“想来是如此。戚家原先在皇城居住了上百年,藏书阁必然规模不小。即便搬迁,也难免会有疏漏。而且,说不定当年戚老爷子,也不愿将所有藏书尽数搬离。若非如此,戚家明明知晓国公府觊觎他们的藏书,为何却不愿来皇城与他们理论,任由他们占据宅院?”
宿若寒继续分析道:“我猜想,这些藏书,原本就是想赠予郑老爷子的。奈何郑老爷子起了贪念,而戚家并不愿为了一些本就打算赠予的书籍,千里迢迢赶来皇城与郑家争执。他们宁愿将精力投入到创作更多书籍,以流传后世。”
“如今国公府迟迟不肯搬离,想必就是因为尚未得到那些藏书。”宿若寒最后补充道。
雍王听罢,忍不住想笑:“寻常书香门第的藏书阁,皆设在主院。如此说来,国公府岂不是一直住在偏院?难怪戚家懒得理会他们,这和强行赖着做客,又有何区别?”
他心中又觉得好笑:“不过,这国公府倒也真真是好读书,为了些许藏书,竟强占了戚家的宅院,不肯离去。戚家这些人,只怕也是哭笑不得吧!”
宿若寒闻言,哑然失笑。他不禁思忖,那位郡主,又作何感想?她一到皇城,便直奔国公府,莫非就是为了夺回戚家的宅院?
皇城中的无数百姓,依旧对郡主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因此夜不能寐。然而,国公府上下,却是一夜好眠,次日醒来,个个都觉得神清气爽。
“郡主真是信守承诺,”郑二夫人一边悠闲地享用着早餐,一边说道,“她说今日会来找我们算账,昨晚果然没有取走我们的性命。”她心中颇为期待,等着郡主前来。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午膳时辰将近,郡主却迟迟未现身。等待了几个时辰,众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焦急。
郑二老爷也坐立不安,疑惑地说道:“郡主不是让我们都不得离开,分明是想跟我们算账的吧?为何她还不着急?这都快到晌午了。”
他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了结此事,早日心安。然而,他们派去主院打探消息的下人却传来消息,郡主还在沉睡。
“她竟如此能睡?”郑二老爷更加不解,“哪家大家闺秀,能像她这般,整日昏睡不醒?”但碍于郡主的身份,他们又不敢上前催促。
郑二夫人也有些坐不住了,她担忧地说道:“莫非郡主并不急着让我们搬走?”毕竟,今早朝堂之上,国公府已遭弹劾,他们在皇城已是难以立足。若能早日搬离,此事或许还能尽快平息。
然而,他们越是着急,郡主却越是不急。眼看午膳时辰已过,郡主仍未醒来,想必醒来后还要用膳,再接着午休。这漫长的等待,让他们倍感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