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国师辞官,师门重聚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574更新时间:25/09/14 02:06:06
京城繁华依旧,但回首过往,萧义竹心中百感交集。乾和帝临终前的托付,那份关于萧家爵位的圣旨,至今仍被珍藏着,只待时机成熟便能重现天日。她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二哥的离去,是萧家乃至她心中永远的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渐渐化为一种沉淀。萧义竹看着二哥留下的遗物,指尖轻抚那块温润的玛瑙鱼。这是她回京后送给二哥的第一件礼物,饱含着她深深的思念与期盼。如今,二哥的魂魄,她已妥善安置在其中,愿能安稳地“养”上十八载,直至壮实。至于父亲,或许会在北境短暂地徘徊,但那些她昔日赠予的符咒,足以护他周全,不会让他孤单太久。
在家中,萧伍元的悲恸尤为深切。即便年过不惑,他依旧如孩童般失态。回想起小时候二哥险些将他打死的情景,如今竟是毫无怨恨,只剩下一声声的啜泣,仿佛期盼二哥能从九泉之下爬出,再揍他一回。这份手足情深,令人动容。
岁月无情,老太太终究未能熬过那个冬天。萧义竹亲手为她送行,将一切恩怨情仇,都随着那场寒冬的落幕,一同埋葬。不久后,圣旨颁下,萧家重获“仁安国公”的爵位,萧为承袭。然而,在守孝期间,他与华星驰皆深居简出,收敛锋芒,交出了兵权。这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蛰伏。
三年光景,转瞬即逝。萧为再次被启用,成为大魏王朝不可或缺的悍将,将萧家祖上威名发扬光大。这期间,萧义竹送走的人太多了,从乾和帝,到陆老将军,再到被徒弟超越的颜军师,甚至是温婉的萦琴师。每一个离去的身影,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段故事。
又过了十八载,当年的万骨坡,那几乎被萧义竹耗尽的阴气,终于随着她找到姜氏和二哥的埋骨之地,并重新安葬,而烟消云散。此后,无论萧义竹走到哪里,即便是身无符咒,也再无鬼魂能够侵扰。她知道,师父的期盼,她已经完成。
这几年,天时渐渐好转,世间灾劫频发的情形大不如前,一切回归到天地自然的运转之中。莫监正,这位年迈的官员,终究还是扛不住了,在一年的任上,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安然离世。他一生乐在其中,尤其是在推行新历法的那段日子,更是神采飞扬。他严谨治学,不耻下问,将这些年种种星象变幻,一一记录并整理成册。
如今的司天台,已由当年萧义竹亲自挑选的星官刘飞燕接任监正之位。这位“书呆子”,虽然痴迷星象,却也从萧义竹和莫监正那里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她的能力,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莫监正。司天台女官数量众多,而有了司天台的破例,其他官衙的女子身影也开始逐渐增多。
京城近来出现一位奇女子,她精通工事,博览群籍,出身匠人,却能钻研出利民器具,被皇帝破格招入工部。虽然官职不高,但她因此获得了展示才华的起点,无人再敢轻视。民间风气也随之大变。高升布坊的胡湘湘曾说,她年轻时做生意,出门必须戴帷帽遮掩,如今,反而戴帷帽才会显得不合时宜。这世道,终究是变了。
不公之事依旧存在,但相较于过往,人们的生活已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善。
在这天时转好的契机下,萧义竹递上了辞呈。她不能一直守在京城,更重要的是,她需要将师父的尸骨送回师门。师父曾嘱咐她,要长长久久地活着,如今她已做到了,但师父还期盼着师门能够重振声威,她必须去完成这一项使命。司天台后继有人,善堂也已交给了郭豺女,她已无后顾之忧。
弘昌帝起初并不愿放她离开,但转念一想,自己年轻时也曾渴望仗剑天涯,如今却被皇城束缚,未免太过可怜。做了多年国师,却还不允许她出门走走,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弘昌帝最终放行,不过,国师之位仍为她保留。
一路西行,穿过关西,踏入那片熟悉的深山老林,守山之人早已更换。萧义竹在师门册子中,郑重地记录下了颜无觉、二哥、萦絮,甚至还有当年被古神医烧死的门中大夫等人的名字。师父的尸骨也终于被带回,安放在师门后山之上。
十八年的等待,二哥的魂魄果然变得格外清朗。萧义竹在山上静心修行了三年,三年后,她开始踏遍四方,招揽门徒,重振师门。她发现,世间命途多舛之人不在少数,但真正符合她要求的,却屈指可数。
萧伍煜的魂魄,在被禁锢了十八年之后,终于重获自由。初时他还有些茫然,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得清醒,开始四处游荡。毕竟,他也需要收徒传艺,不能让这身“满身心眼”白白浪费了。
这几年,萧义竹也曾数次回京,但大多是在皇室或萧家发生重大事件之时。每一次回京,都像是对过去的回望,对未来的期许。而这一次,她将以全新的姿态,踏上那条属于她的,重振师门,也慰藉亲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