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旧怨新仇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894更新时间:25/09/14 02:06:08

那夜,孝王忠的愁绪万千,恰逢不得志的阿蛮,两人本就心境相似,相遇后竟是相顾无言,唯有抱头痛哭。阿蛮得知孝王忠心中郁结,再也无法按捺,将一段尘封的往事和盘托出,那个天大的秘密,便是她与孝王忠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宿命。

孝王忠本就志存高远,再加上多年戎马沙场,半壁江山皆由他开疆拓土。听闻阿蛮的诉说,真相如同利剑刺穿他多年来的隐忍。他立刻赶往先帝面前,质问这位兄长,为何在夺走他的挚爱后,还不罢休,竟要斩断他那未出世的双生子嗣?

说实话,当年的先帝,对阿蛮并无多少宠爱。若当时他能顺水推舟,将阿蛮归还给孝王忠,纵使孝王忠失去的两个儿子已然无法挽回,但至少,身边能有个知根知底的故人相伴,也算是一种慰藉。

然而,多年来孝王忠的战功显赫,早已功高震主。先帝将他调回洛阳,名义上是顾念兄弟情深,不忍他在边关饱受风霜,实则却是为了削弱他手中的兵权。更何况,先帝的两位妃嫔,在入宫之前,都曾对孝王忠暗生情愫。枕边人岂容兄弟觊觎?龙颜大怒之下,先帝不仅没有成全他们的骨肉之情,更是恩将仇报,当众斥责孝王忠行为不端,玷污皇家血脉,将其逐出宫廷。

孝王忠戎马一生,鞠躬尽瘁,为先帝打下这锦绣江山,岂料背后却被兄长暗算。越想越气,他索性号召旧部,起兵造反。

即便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时,通义王率领凛家军严守雁门关,洛阳城内兵力空虚,先帝几乎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若非神勇将军阿史那古拼死相救,他早已命丧黄泉。最终,还是通义王林道远率部驰援,活捉了孝王忠,才平息了这场席卷全国的内乱。

皇家密史曾有记载,平定内乱之后,通义王曾向先帝进言,建议赐死孝王忠与阿蛮,以此了结他们之间的恩怨。然而,先帝非但未采纳此建议,反而在那段日子里,对阿蛮愈发宠幸,并强迫孝王忠在一旁观看,直到阿蛮怀上椂王浅,才对他施以宫刑,并在额间刺字,改名为李魉。

曾几何时,他是战功赫赫的镇南亲王,最终却被自己的亲哥哥阉割成太监,赐名“魑魅魍魉”,让他余生在人不鬼的绝望中度过。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屈辱。李夜听说,李魉在阿蛮诞下椂王浅的那年,早已疯癫。即便如此,先帝仍不肯放过他,专门在掖庭宫西南方的内侍省,为他辟出一处破败的院落,将他囚禁其中。

从那以后,世上再无风流倜傥的孝王忠,亦不存在神勇无敌的镇南王。即便后来今上兵变登基,建立了后唐,也无人再提起那个被囚禁在掖庭宫的李魉。

想当年,通义王与先帝是结拜兄弟,他对先帝与孝王忠之间的恩怨纠葛了如指掌。而贾伟杰不仅是通义王的妻弟,更是其麾下旧将,他知晓这些皇室秘辛,也并非不可思议。在收养秦卿三兄妹后,将这段往事当作故事讲给他们听,也算合情合理。

若非今日白茗派凌清影送来讯息,即便李夜,也早已将世间还有个李魉之事抛诸脑后。

然而,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那个李魉,如今是死是活,谁也说不清。即便他还活着,人也应该还在洛阳的皇宫内。一个被囚禁了如此之久的人,年过花甲,他又是如何出现在长安城的?又在搅动着怎样的风雨?

……

秦卿先前心神不宁,以至于无法清晰地思考。直到见到李夜,她才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番冷风吹过,她那混乱麻木的思绪,终于得到了片刻的清明。

关于先帝、孝王忠与阿蛮之间那段陈年的往事,她儿时曾从义父贾伟杰口中听闻。彼时,她只当那是寻常的故事,但今日白茗和凌清影出事,结合自己身世的种种蹊跷,她才赫然发现,这段往事竟然改变了如此多人的命运。

严格说来,造成今日这般局面的罪魁祸首,非先帝莫属。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先帝夺人所爱在先,得到阿蛮后又不知珍惜,再加上嫉妒和虚荣心的作祟,最终将身边亲近之人,一个个变成了丧心病狂的恶魔。

试想,孝王忠(后来的李魉)即便当时已不能人道,那也是为了保家卫国而留下的伤残。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他不育,也丝毫不影响他忠君爱民、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可先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非但不念旧情,反而恩将仇报,将孝王忠阉割,如此奇耻大辱,常人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是早已心高气傲的孝王忠?因此,他誓要毁掉李家王朝,摧毁李氏江山社稷,通过制造种种血案、惨案,让生活在大唐治下的子民,陷入永无止境的恐惧之中。

双生子嗣的夭折,额间刺字,被迫改名李魉,这一切都让李忠(原孝王忠)恨屋及乌,也让他对世间所有的双生子都充满了怨恨。于是,他利用镇守边关多年的便利,豢养人蛊,助尚书府管家父子杀死了蒋志高的双生儿子,并往尸体中灌入水银,企图让他们即使死后,也要承受诅咒,永世不得超生。他在发泄自己的怨恨:“我得不到双生子,便要让世人都失去双生子。”

而对阿蛮那份求而不得的爱,也化为了恨。他怨恨阿蛮的背叛,怨恨她未能保护好双生子嗣,更怨恨她多年来替先帝隐瞒真相。因此,他将年轻的兄妹、情侣、夫妻作为猎杀目标,以此警示世人:情深义重不过是糊涂,海誓山盟终究是虚妄。

他曾是战场上赤胆忠诚的盖世英雄,却被先帝摧残成了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太监,不上不下,不男不女,无路可走。因此,他鄙视神仙佛祖,也厌弃鬼魅魍魉。他选择在废弃破庙中制造“无头佛祖”的血案,分明是在嘲笑佛祖的无能;让红柳庄的百姓坚信羽化成仙,是在讥讽神仙的懦弱;而利用曼陀罗制造幻梦,更是对鬼魅软弱的无情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