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巨头陨落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865更新时间:25/09/14 02:06:16
一场本该庄重威严的董事会,却因“四人帮”的迟迟未至,而笼罩上一层不言而喻的默契。这不成文的规矩,如同他们身居高位的象征,总在会议开始前五分钟准时抵达,恰恰在正式开始的那一刻,才缓缓步入会场。此举,无形中传递着一种派头,一种仅凭存在便足以令人生畏的威慑力。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那些被视为“四人帮”之下,又凌驾于寻常员工之上的群体,早已提前落座。他们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得意,那种能与“四人帮”同席共坐的荣耀,在他们眼中,无异于天大的恩赐。
宽敞的会议厅内,座位安排颇有深意。保卫部部长紧挨着营销副部长而坐,这并非偶然。而是公司高层深思熟虑的安排,旨在制衡那位口无遮拦、脾气暴躁的营销副部长。尽管他身居中层,享受着不菲的薪资,却实则无事可做,仅仅是个摆设。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总是“例行公事”般地出席各种中层会议,并发表一番惹人嫌的言论。即便公司总经理,这位权势滔天的大人物,也对他无可奈何。究其原因,不过是此人背景深厚,公司离不开他背后的那股“大来头”。就连这呼风唤雨的老总,也免不了有如此憋屈的时刻,人生不易,可见一斑。
华盛公司之所以能崛起至今日的辉煌规模,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本地居民根基深厚,外来人口并不算多。加之其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华盛公司的生意便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短短数年间,便在乡镇地区投资兴办了数十家企业。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这些企业几乎个个盈利,产销两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卖方优势。渐渐地,华盛公司在乡镇企业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随后,华盛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大力发展门面工程,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极具前瞻性的商业模式。通过拆迁、建设门面,再将店面对外招租,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近年来,公司更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规模日益壮大。在某种程度上,华盛公司的发展也为市政府解决了不少难题,例如吸纳了大量下岗职工。公司的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集团总公司宛如龙头,数十家分支企业如同龙身,环绕其下。至此,“四人帮”的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
时间悄然流逝,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四人帮”的身影缓缓出现。顷刻间,原本喧闹的会场瞬间恢复了寂静,一种无形的肃穆感弥漫开来。
会议就此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今日的会议却显得尤为不同。没有预设的主持人,公司总经理掐灭了手中刚刚燃起的一截香烟,缓缓起身。他目光逡巡,轻轻扫视了在场的每一位与会者,仿佛在默默地清点人数。约莫三分钟后,他发出一声轻咳,开口打破了沉默:“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宣布一件事情。”他略作停顿,目光再次扫过众人,然后继续说道:“我代表公司,在此宣布,我们总公司下属的华康公司,自今日起,将进行关闭整顿。原因在于该公司内部财务状况混乱,长期严重亏损,一直以来都由总公司在背后支撑。目前,总公司的调查组已经进驻,相关负责人已被停职接受调查。”话音刚落,总经理宣布散会。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会场炸开了锅。众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谁都知道,华康公司是总公司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其负责人更是总经理的亲信,为何一夜之间竟落得如此下场?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三三两两地离开了会场。许多人还沉浸在会议带来的冲击之中,感觉还未尽兴,甚至有人期待着会有酒宴招待。
当所有人都散去后,偌大的会议室只剩下“四人帮”成员。
“总经理,这样做,真的合适吗?”财务总监一脸凝重地问道。
总经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其他三人,沉声说道:“我们四人再仔细商议一下,如何才能让他们能够承担起责任,同时又不引起外界的怀疑。”
“真是该死!把事情搞成这样,我们都被连累了!”副总咬牙切齿地抱怨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好好研究接下来的对策。”一直沉默寡言的总工程师,低着头,声音低沉地说道,“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必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
“是啊,现在弄得草木皆兵,警方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总经理忧心忡忡地开口,“一旦我们被牵扯进去,一切就都完了。”
“华康公司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让它关门大吉固然容易,可那些员工的安置问题,还有那些办事的人员,又该如何处理?”财务总监接着发问道。
“华康公司必须尽快彻底消失,与我们的关系必须划清界限,撇得一干二净。”总经理语气坚定,“这样一来,即便他们犯下了滔天罪行,也与我们毫无瓜葛。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大家说说,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况且,在座的各位,又有谁没有参与其中?”
总经理这番话,让在场的三人面面相觑。这番景象,是他们当初在策划此事时,无论如何也未能预料到的。眼下的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即便是拥有强大的背景,一旦触犯法律,没有人能够保全他们,这一点,他们都心知肚明。
“四人帮”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此刻,是他们最需要集思广益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对策,这份思索并非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讨好总经理,而是纯粹为了他们自己的前途,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更确切地说,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性命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