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怒贬太子妃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30更新时间:25/09/14 02:06:23

长信殿内,贺芸支着脸颊,长长的睫毛投下一片阴影,面上的情绪淡漠如初。即便是受了那般劈头盖脸的指责,她依旧不动声色,这份沉静,倒也让人捉摸不透。

宫道另一侧,玫昭仪领着两名贴身宫女,目光始终胶着在太子妃的仪仗之上。玫昭仪身姿倚靠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贺芸的容颜,口中喃喃自语:“你说,这位太子妃贺氏,是否就是凭借着这张倾国倾城的脸,才将咱们太子殿下牢牢攥在手中?”

她平日里大多时间都隐居在广明宫,鲜少踏足宫廷内外,此番是她第二次见到太子妃贺氏。每一次相见,都为贺氏那令人惊叹的美貌所折服。那双眼眸,宛如清澈秋水,又带着春日韶华的明艳,却不染一丝花柳的俗媚。

玫昭仪眼珠滴溜一转,目光直刺向身旁的宫女。那宫女不敢与玫昭仪那过于诡异的目光对视,只能更加低垂了头,口中惶恐地回禀:“奴婢不知!”

“莫非玫昭仪是疯了不成?怎会问出这等僭越之语?”宫女心中惊疑不定,她深知自己是太子殿下安插在玫昭仪身边的人,若将此番话语传出去,恐会被公公关转告太子殿下,招致杀身之祸。

玫昭仪掩唇轻笑,肩膀因笑意而微微颤动,带动了脖颈间那串泛着幽光的珠串,叮当作响。“你尽管传话去,我正想寻个机会去见见殿下。”

如今,她对太子殿下的态度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从小就精通装神弄鬼的人,却在遇见了真正的“神人”时,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深入骨髓的敬畏。这份敬畏,夹杂着近乎疯狂的崇拜,让她迫切地想要探寻太子殿下身上那如同神谕般的未来之事。

“殿下究竟是如何得知未来的呢?此事,实在太令人想一探究竟了……”

……

贺芸刚刚踏入长信殿不久,宁㳐临的身影便疾驰而至。他身着太子蟒袍,显然是得到了消息,匆匆赶回。身后还跟着那位前来报信的宫人。

待所有宫人退至殿外候命,贺芸将手搭在宁㳐临递出的掌心,任由他将她揽入怀中。她纤细的手指搭在他的腕骨之上,饱蘸了凤仙花汁的鲜红丹蔻,衬着他清冷如玉的肤色,竟是别有一番旖旎风韵。

近日,她迷上了捣鼓指甲。原来,用凤仙花染指甲也有如此多的讲究,稍不留神,便会染出截然不同的深浅色泽。她也曾尝试佩戴护甲,那尊华的造型确实不俗,只是实在太过碍事。小虹曾说戴上一段时间便能习惯,可贺芸只兴起了两天,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向在人前惜字如金的太子殿下,此刻却仿佛变了个人。“玥玥,可是父皇为难你了?说了什么刺耳的话?可曾叫你罚跪?”他越说,眉宇间积聚的愁绪便越发浓重,漆黑的剑眉紧锁,俊逸的脸庞染上几分阴沉。

冬季的衣袍略显厚重,他轻轻撩起贺芸裙摆的下缘,手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热,却毫无轻薄之意地覆在她的膝盖上,轻轻摩挲着。“玥玥,莫要担心,有我呢。”

或许是匆忙赶来,他的手掌比往日更加温热,带来的舒适感胜过汤婆子。贺芸舒服得轻轻颤了一下,并未推拒。

“话倒是其次,主要就是抓住我‘寡妇’这个身份,对我进行一番阴阳怪气的嘲讽。”贺芸轻叹一声,将头倚靠在他的胸膛,闷声说道,“至于为难或者罚跪,倒是没有,只是那种厌恶至极的语气,让我觉得浑身发冷。”

“我实在想不明白,陛下为何对我的厌恶,竟比皇后娘娘还要甚几分?”贺芸从他怀中微微起身,一双眼眸直直地望着宁㳐临,语气中充满了困惑。“莫非我的寡妇身份,让他觉得亵渎了皇家威严?又或者,仅仅是因为我的名字,与越皇贵妃的名字仅是一字之差?”

贺芸何其敏锐聪慧,仅是数面之缘,她便已察觉到靖穆帝对她那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他厌恶她,并非全然针对她本人,更像是迁怒于某种她不曾触犯过的过失。

宁㳐临一边继续摩挲着她的膝盖,一边回应着,提到靖穆帝时,语气中并无多少波澜。“父皇向来不甚在意我娶了何人,唯有玥玥所言,或许是因为那位越皇贵妃。”他心中默默思忖,是时候让玫昭仪加快行动了。

“真是无妄之灾,无妄之灾……”贺芸委屈地嘟囔了几句,将头埋进宁㳐临的肩颈,轻轻嗅了嗅他衣襟上那股精雅清冽的熏香。她心中暗自腹诽,靖穆帝此人,实在算不上光明磊落。她与那越皇贵妃素无瓜葛,仅仅因为一个同音字,便对她肆意发泄恶意,当真是荒唐可笑!

“你这么喜欢,这么爱,怎么不把‘越’这个字刻在手上,想念时便瞧上一眼,非要牵扯上旁人?”

宁㳐临将她微凉的膝盖捂热后,这才缓缓松开,静静地将她拥在怀中。而贺芸看不见的地方,他的面色已然变得一片寒凉。

贺芸本就不是一个容易沉溺于忧愁的人,在得到宁㳐临的安慰后,心头瞬间便舒坦了许多,也不再多想靖穆帝的烦心事。

“好了,现在好了,有持珏(宁㳐临的小名)回来安慰我,我心里一下子就暖和起来了。”贺芸笑嘻嘻地抬起头,嘴巴甜得像蜜饯一样,眼眸中的愁苦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一笑起来,便如同春风拂过娇嫩的花蕊,带着一股子无忧无虑的清新之气。

……

眼看除夕将近,距离新年前仅剩五日。各国使臣早已抵达云朝。就在这时,靖穆帝却突然下旨,要奉灵和教为国教!

此令一出,犹如石破天惊,在云朝掀起了滔天巨浪。灵和教本是祁国的国教,其所信奉的神灵,带着几分邪性。而大云朝,绝大多数百姓信奉的还是佛道两大家教。

靖穆帝的圣旨一下,不论是佛门还是道观,亦或是其他各种教派,都联合起来上奏,“陛下!大云朝乃万国之首,天下之中,怎可尊奉一个小教派为国教!”

寻常百姓家中或许供奉着神牌,而高门世家则大多修道观、建私庙。靖穆帝此番举动,无疑是与他们站在了彻底的对立面!

一旦国教确立,岂不是意味着其余所有教派都成了“不正统”?届时,信仰与党派之间的纷争,足以搅得大云朝腥风血雨。

百姓或许不会轻易为了天家的皇帝牺牲性命,但他们一定会为了信仰的神灵拔刀相向!那份深植于心中的虔诚,又怎会甘愿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