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命悬一线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813更新时间:25/09/14 02:06:33

陆呈当即下令,让手下彻查金磊在涉足房地产行业之前的过往,包括任何可能存在的报道或描述。如果这方面资料为空白,则立刻追查其巨额启动资金的来源,并声明会协调本地警力配合调查。

“收到,老大。”属下的回应简短而有力。

随后,陆呈拨通了当地警局一位老友的电话。这位朋友是他当年在警校的同期同学,目前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都姓警官。陆呈希望通过都警官将当前事态的上报,引起高层重视,并请求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特别是调动警力协助搜寻沈荣的下落。

尽管沈荣失联的时间并不算长,都警官却非常仗义地应允了陆呈的请求。

“这事我会向上面汇报,如果情况紧急,我们会动用警力。你朋友失联时间不长,目前大规模调动警力确实有难度,但我个人可以先行帮助你。我会安排人手去医院协助你进行调查,一旦你朋友的手机重新开机,我们会立刻进行追踪。你也多留意自己的手机,说不定他会第一时间联系你。”都警官语重心长地说道。

“太谢谢您了!”陆呈心中充满感激,他知道都警官已经竭尽所能为他想办法了。

“还有,那个金磊,他在本地势力不小,财力雄厚,你要调查他恐怕不会太顺利。最近我们经侦队也在关注他,目前初步判断他存在一些隐蔽的资金流向,但具体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核实。听说他和我们这里的一些重要人物关系匪浅,调查起来阻力会比较大,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关于他的调查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或是有人公开指控……我只能透露这么多,一旦有任何新消息,我会立刻通知你。”

陆呈听完都警官的话,眉头不禁紧锁。从都警官的描述中,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料,甚至可能牵扯到内部人员的利益纠葛。如果有人从中作梗,他能否顺利获取到最关键的资料,变得扑朔迷离。

没有内部消息渠道,自己又该如何突破重围,找到决定性的证据呢?

陆呈重新审视眼前的局面,金磊有问题的可能性极大,都警官的言语已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找到沈荣,至于金磊究竟做了什么,已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倘若金磊与沈荣的失踪毫无关联,他自然不会越权在他人的地盘上进行调查。但若是让他发现金磊与此事哪怕有一丝牵连,他发誓要将这个人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

想到此处,他再次拿起手机,向小美交代了几句,让她尽快设法联系金磊,一旦联系上,立刻向他汇报。

放下手机,陆呈在护士的引领下,转身走进了监控室。

电脑屏幕上正播放着沈荣先前所在的诊室的画面。

画面中,沈荣的身影再次出现,此刻他依然静静地躺在诊室的病床上,安然无恙。

陆呈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中的沈荣,他恨不能用自己的目光将沈荣牢牢地锁住。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快步走进了诊室,径直朝沈荣的病床走去。

陆呈猛地转头看向一旁的女护士,眼神中充满了质问:“你不是说医生没有来过吗?”

女护士也露出了困惑不解的神情:“这个人是谁?他好像不是我们科室的医生。”

屏幕中的医生戴着口罩,面容无法完全看清,但女护士依然能够辨认出,他并非是与自己一同工作的同事。

“不是你们科室的医生,那他为何会进入你们诊室?难道他是本院的医生?”陆呈追问道。

“医院的医生我都认识大半,但他……我好像真的没见过这个人。”女护士迟疑地回答。

陆呈叹了口气,说道:“我要和你们领导谈谈,你快点联系一下。”

与此同时,屏幕上的医生已经俯下身子,凑近沈荣。沈荣似乎被惊醒,轻轻动了一下,然后自行坐了起来,转过身子,双脚着地,坐在了病床的侧面。

看起来,他已经完全清醒了。只见那位医生从白大褂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在沈荣耳边低语了几句,然后将手中的纸和笔递给了沈荣。

沈荣接过纸笔,便开始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陆呈一眼就认出,他写下的那张白纸,正是先前他们在诊室里看到的那张字条,上面清楚地留着沈荣的笔迹。这段监控录像更加证实了,那张字条确实是沈荣亲手写下的。

写完字条后,沈荣起身,跟着那位医生一同走出了诊室。

此时,保安切换了另一路监控摄像头的录像给陆呈观看。画面显示,沈荣一直跟在那位医生身后,穿过走廊,从一个侧门走了出去。

“然后呢?”陆呈眉头紧锁,追问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保安小哥显然有些紧张,在陆呈低气压的注视下,不敢再多说,“那个门是通往一个旧的区域,医院打算翻新,准备将那里封起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被人打开了。而且,那边的监控早就被拆掉了……”

又是监控死角。

这在陆呈过往的办案经历中并非罕见。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犯罪分子已经提前对作案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且做好了周密的计划。

线索,再一次中断了。

陆呈此刻的心情无疑跌落到了谷底。

显而易见,这位不知从何而来的白大褂医生,显然是早有预谋。可他是如何得知沈荣会出现在这家医院的呢?

即便沈荣的昏迷是人为造成的,但选择哪家医院,却是沈荣自己决定的。对方又是如何如此精准地掌握了这一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