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媒定良缘疑云起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577更新时间:25/09/14 02:06:45
“相爷,万万不可!”
北茗华拂袖,一袭青色官袍猎猎作响,声线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陈大人,请勿误会。今日我北茗华前来,并非以相爷身份,而是苏家女婿,受苏家长辈及二姑娘所托,这桩谢意,我受之无愧。”
一旁的陈翰林,抚须而笑,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北冥相言重了。我夫人也常念叨,说我家少阳性子跳脱,而苏家二姑娘性情稳重,二人倒是相得益彰。先前婚宴过后,夫人便常提及此事,奈何当时少阳尚未金榜题名,配不上苏二姑娘。哪知一场考试,又逢苏家祖母病重,耽搁至今,真是世事难料啊。”
北茗华亦回以笑意,声调轻快:“既是两情相悦,我等便无需过多忧虑。待苏家出了孝,定会好好酬谢陈大人今日之情。”
他心中了然,陈家虽有顾虑,终究会应允。自从陈少阳与苏家结好,尤其陈翰林成为书院院长后,陈家便与苏家命运相连。若此刻拒绝,不仅苏家会疏远,京中其他世家也会随之效仿,令陈家日后行事举步维艰。然而,此举并非与皇上为敌,皇上亦不会以此事为难陈家,至少,有北茗华这位权相坐镇,便有万全的保障。陈家的选择,自是顺势而为。
北茗华接过装着陈少阳生辰八字的锦盒,这便象征着庚帖交换,婚事初步敲定。他朗声唤来侍从寒衣,寒衣旋即呈上另一个盒子:“陈大人,这是苏家二姑娘的庚帖。本该由大舅哥亲手相交,今日我便僭越一次,还请陈大人收好。”
如此庄重地交换庚帖,这门亲事便算板上钉钉。苏家暂不宜对外张扬,陈家则可借此机会悄悄放出风声,言明早有交换庚帖之实,只是因苏家守孝,才将婚事暂缓,未能广而告之。一旦风声传出,知情者自会心领神会。
回到府中,北茗华吩咐寒衣将陈少阳的庚帖转交给苏秋绵。双方心照不宣,静待时机。
宫阙深处,林紫烟将此事托付贴身丫鬟传话给母亲林夫人。林夫人闻讯,勃然大怒,遂以探望皇后和皇子为由,步入宫廷,质问皇后缘由。
皇后心中亦有不快,在林夫人的注视下,她终于吐露心声:“我父皇母后曾言,待我生产后,皇上便会开始选秀,且听闻几家侯门之女皆已蓄势待发。我父母担心我日后在宫中势单力薄,便想着若能借苏家与相爷之势,迎二姑娘入宫,我们姐妹二人也好有个相互照应。”
林夫人闻言,厉声斥责:“他们糊涂,你也跟着糊涂!你可清楚你这两个孩子是如何得来的?难道苏家是愿意送女儿入宫?当初若苏家真有意送女儿入宫,岂会轮到苏二姑娘?便是苏芊芊入宫,也比你强上几分,更何况是如今皇后的位子?再说了,镇国夫人待你一直情真意切,你们怎能如此恩将仇报,将自己人拒之门外!若不提此事,苏家或仍会站在你身后,但如今,你们之事,苏家怕是只会高高挂起,袖手旁观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更何况,苏二姑娘的婚事早已定下,只是因守孝而未对外公开。当日听你们提起,我只当是戏言,未曾想安远侯竟真有此番心思。”
皇后自幼在安远侯府长大,侯夫人虽勉强算得上规矩,礼仪教养尚可,但对于如何培养女儿更长远的眼光和心计,却显得力不从心,目光短浅。
“皇上为您守孝多年,只待您诞下皇子才开始选秀,足见他对您用情至深。你只需与皇上同心同德,好好抚养你们的孩子,切勿听信那些挑拨离间之言。”
皇后脸色瞬间煞白,低声应道:“是,姑母。”
林夫人离宫后,御书房亦收到了消息,得知林夫人进宫的目的。皇帝听闻小太监的禀报,嘴角微微抽搐,随即又轻叹一声。帝王之位,虽令人觊觎,然身居其位,方知无亲人、无挚友,最缺乏的便是信任。周围之人,皆围绕自身利益而算计。
苏甜甜的婚事就此尘埃落定,众人皆松了口气。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芊芊腹中的孩子身上。
怀孕五月有余,苏芊芊终于摆脱了孕吐之苦,整个人也焕发出生机。她重返学院,恰逢大理寺传来一桩命案:一名女子被发现在房内上吊身亡。
苏芊芊带领几名学生前往现场勘验。她仔细检查一番后,默然走出,随即示意学生们各自进入房间,并将勘验结果记录下来。最终,只有许泽的学生提交的报告通过了苏芊芊的审核。
其他人均判定为自杀。唯独许泽的报告,详细列出了他杀的证据。他认为,死者是被他人捂死后,才被悬挂在房梁上。通常情况下,正常吊死之人,舌头不会完全缩回,且嘴巴微张,眼睛也会因充血而突出。
苏芊芊看着其他学生,淡然说道:“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死亡特征,你们应该多看看我让你们整理的笔记。”
而苏芊芊自己撰写的勘验记录则更为详尽。仅凭她的记录,大理寺便迅速锁定了凶手——死者的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