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奸臣善举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782更新时间:25/09/14 02:06:46

早朝的喧嚣散尽,宋云初慢悠悠地踏上归途,径直回了太医院。她身上的伤,每日仍需两剂汤药调理,辰时过后,江如敏按时送来的那碗药,便是她今日的开端。自从宋云初那一语“不信太医院”后,江如敏便成了她专属的药师。君天逸那次下毒的阴影,似乎让江如敏的警惕心如雨后春笋般拔高,煎药时,方圆数尺之内,竟是连一只飞虫也无法近身,这份小心翼翼,宋云初看在眼里,暗自点了点头。

“大人,祁王殿下前来探望。”门外,白竹的声音适时响起。

宋云初抬眼望去,果然是那位温文尔雅的祁王。她起身相迎,“王爷请进,白竹,快奉茶。”

上官祁依言在桌边坐下,嗓音温润如玉,“宋大人,前番刺客一事,小妹阿妘确有失察之过,本王作为兄长,未能管束好她,实乃本王之过。原以为此事棘手,难以善了,不曾想宋大人竟如此迅速地将其平息。算上此前救助阿妘之情,我们兄妹二人,已欠宋大人两次大人情。”

宋云初瞧见上官祁,心中早已洞悉了他的来意。当日上官妘前来求助,她已应下。如今事态平息,这对兄妹自然不会想到这一切的背后是皇帝的精心布局,只会以为是自己神通广大,连刑部之事都能轻易插手。皇帝那颗狡黠的心,不愿暴露于人前,他更乐意扮演那个仁义慈悲的形象。

在这件事情上,她与皇帝殊途同归,目标一致:维护北辰国的颜面,确保两国结盟万无一失。因此,君离洛(此处原文为“君天逸”,根据上下文推测为皇帝,为避免混淆,暂改为“君离洛”,若后续情节有变动,可再行调整)这份“人情”,只能由她宋云初来“领”。若非如此,别人揽下这份功劳,她倒真不好意思从中“抢”了。

“王爷不必如此客气。”宋云初语气淡然,“大理寺卿与本相素来不睦,本相借此机会敲打一番,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贵国与我朝乃是盟邦,本相自然不愿见到任何有损两国结盟之事。为公主掩下此事,不仅是助你们,也是替陛下分忧,免得陛下为此烦心。”

上官祁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宋大人能为国君分忧,实乃成大事者之风范。本王素来不喜欠人情,若宋大人日后有任何需要本王效劳之处,但请尽管开口。”

宋云初浅笑,意味深长地说道:“王爷此言,宋某记下了。暂时也未想到什么急需王爷帮忙之处,若是有朝一日灵光一闪,定会登门拜访,向王爷‘讨’个人情。”她如今官居高位,俸禄丰厚,门下党羽众多,只要不与那“狗皇帝”撕破脸,在这天启国,她便能安稳地待下去。上官祁这个人情,无疑是为自己多添了一张有力的底牌,绝不能轻易动用。

正当两人谈话之际,屋外传来轻柔的脚步声,伴随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宋云初转过头,只见江如敏端着药碗款款而来。江如敏见到上官祁,亦是行了个礼,“见过王爷。”

“江小姐不必多礼。”上官祁温声回应,“宋大人,话已至此,本王就不再打扰宋大人休息了,就此告辞。”

“王爷慢走。”宋云初目送着江如敏与离去之上官祁的背影,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这位女主与男二,目前看来似乎毫无交集,不知何时才能擦出火花?自从君天逸下药一事后,她再也没有听江如敏提及过“逸王”半分,这无疑是件好事。

“江小姐,”宋云初开口道,“我这伤势已无大碍,这碗药喝完,你便不必再为我煎药了。此处太医院着实无趣,你也该回家歇息了。闲暇之余,不妨考虑一下我曾向你提过的建议,置办一个医馆,想来定能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

江如敏闻言,将药碗放下,目光中带着一丝犹豫,但还是应道:“宋大人的提议,如敏已经打算照办了。”她还不忘叮嘱一句,“我给大人留了黑玉膏,每日早晚都要记得涂抹。”

“这个我省得。”宋云初说着,从衣袖内侧掏出一枚指环,递向江如敏,“江小姐,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想送给你。”

她解释道:“你身无武功,随身携带刀剑终究不便,也易被察觉。我特意找人为你打造了这个指环,内藏银针。平时佩戴,外人不易察觉,遇到危险时,只需轻轻推动指环上隐藏的暗扣,便能弹出银针。你这副看似柔弱的身躯,常常会让旁人卸下防备,因此,趁其不备偷袭,或许能起到出其不意之效。”

宋云初说着,还亲自为江如敏示范了一番,“你擅长制药,这银针的针尖,你大可依仗你的制药技艺,涂抹上迷药,甚至是毒药。好生收着,但愿你永远都没有机会用到它。”

江如敏望着宋云初递来的指环,眼神中闪过一丝怔忡,她抬眸迎上宋云初的目光。那双眼眸,灿若星辰,清澈透亮,仿佛能洞悉一切。世人皆道他是奸臣,可每每回想起与他相识以来的种种,他似乎与那些恶名毫不沾边。冷血歹毒?滥杀无辜?陷害忠良?这些词汇,似乎都与他绝缘。他顶多,只是偶尔显得轻狂不羁了些。

她总是给他带来麻烦,而他,却在分别之际,依旧担忧着她的安危……

江如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她缓缓伸出手,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指环。

江如敏离开后,宋云初喝下汤药,稍作休憩,便如往常般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途中,一道声音叫住了她。

“宋大人。”

宋云初转身一看,正是宫明远。

“大人,下官有一事,想请教于您。”宫明远左右环顾,确认无人近身,才压低声音说道,“下官有一位表弟,读书不甚勤奋,却有几分旁门左道之长。姨母盼着他能学有所成,只是凭他一己之力,颇为困难,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