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公主一掷千金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69更新时间:25/09/14 02:06:46
“这两件,都包起来!”
楚家铺子里,江浸月望着面前两套陈列的衣裳,脸上满是犹豫。一件是素雅的白色,一件是娇嫩的浅粉,都以最上乘的料子制成,样式别致,触感柔滑,叫人爱不释手。
“白色出尘,浅粉色俏丽,两套都好看,不用挑了,都买。”君卿颜的声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从容,悠悠地从她身侧传来。
江浸月闻言,不禁有些纠结:“都买了?那我这个月怕是剩不了多少月银了。”随着年岁渐长,父母给的零花钱虽在增加,但毕竟尚未独立,花钱总是要顾虑几分的。
跟在两人身后的掌柜闻言,笑眯眯地凑上前:“县主,您这话说的,我们公子早有吩咐,只要是您二位看上的衣服,尽管赊账。”他眼底闪过一丝精明,“您若喜欢,我现在就给您包起来。”
江浸月素来不惯赊账的习惯,正想再仔细斟酌一下,身旁的君卿颜却已率先开口:“那就都包起来,我付。”她说着,又转向江浸月,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你再陪我挑几件。”
江浸月有些意外,疑惑地问道:“你前几天不是才买过几件吗?今天又买,还是挑最贵的料子……你哪来这么多银子?不会又是从瑾仪那儿忽悠来的吧?”她记得,虽然君卿颜是公主,但她们二人的家教颇为相似,母亲们都不愿她们养成挥霍的习性,每月花用皆有定额。
“啧,我忽悠他月钱那都是十二岁前的事了,你怎么还记着?刻板印象要不得!”君卿颜一本正经地“纠正”道,“我如今十三了,母皇说,我已是个成熟稳重的小大人了,所以从今年开始,月银翻十倍。”
江浸月闻言,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掩不住的羡慕。十倍的月银!她仿佛看到了无数白花花的银子在眼前晃过。母亲曾说过,等她十六岁及笄后,才真正拥有管钱的权利。
“瞧你,眼睛瞪得像铜铃。”君卿颜笑着揽过江浸月的肩膀,语气温柔,“我知道,你还得再过三年才能花钱自由,无妨无妨,这三年你的衣裳首饰我全包了,以后出来玩,你想要什么便尽管跟我说。”
江浸月顿时目光晶亮,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君卿颜仿佛怕她不够感动,又补充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等我及笄后封王,金银珠宝一定不少,届时我送你一箱,让你躺在里面睡觉。”
“金银珠宝就不必了。”江浸月握紧君卿颜的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脱口而出,“要不你直接娶我做王妃吧?我愿意。”
“瞧你这点出息!”君卿颜好笑地伸手在她额头上轻轻戳了一下,“为了点金银珠宝就把自己卖了?你应该说,你要立志报效朝廷,给自己再挣个更高的名位,你难道只想止步于县主吗?你看江姨身上有那么多头衔,凤女、景星、第一圣手、端惠郡主,你不得学着点儿!”
“好好好,我知道了。”江浸月乖巧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脸上带着一丝被点醒的明悟,“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让您失望,我尊敬的公主殿下。”
“这还差不多。”君卿颜满意地点点头。
身后,掌柜听着二人之间的对话,忍不住抽了抽唇角。这两位小祖宗的言谈总是如此惊世骇俗。端惠郡主家的这位小姐,去年就被并肩王封为灵栖县主,年仅十二便有此殊荣,早已羡煞旁人。可公主殿下却觉得县主之位还不够,要她去争取更高的名位,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临近午时,君卿颜也挑选完了心仪的衣裳,便与江浸月一同走出了楚家铺子。附近几条街道两人早已熟悉无比,平日里常去的酒楼,哪家菜肴更合口味,也都记得清清楚楚。君卿颜提议去吃烤鱼,江浸月欣然应允。
两人悠闲地走在街上,君卿颜的耳朵却捕捉到了前方巷口处隐约传来的打斗声,还伴随着几声粗鲁的咒骂:“就你小子有能耐是吧?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要你好看!”“打断他一条腿,让他知道厉害!”
江浸月也听到了动静,两人眼中皆闪过一丝好奇,脚下的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光天化日在狭窄的巷子里竟有人斗殴?若是被官兵瞧见了,少不得要被抓去问责。
很快,两人走到了巷口,抬眸望去,只见四名手持棍棒的成年男子正围殴着一个少年。被围攻的少年大约十五六岁,身手还算敏捷,但对方四人皆是比他更为健壮的成年男子,下手也颇为狠厉。少年节节败退,很快便落入了下风。
尽管巷子里的打斗者不断移动,君卿颜与江浸月还是清晰地辨认出了那少年的面孔——白皙英俊,气度不凡。更引起她们注意的是他身上所穿的衣着。
江浸月转头看向身旁的君卿颜,轻声问道:“颜颜,他身上那种劲装,是不是沈家军穿的?”
君卿颜点点头,眼神锐利:“你没看错。”言罢,她朝身后的护卫打了个手势。
两名护卫立刻冲入巷子,几乎在片刻之间,便将那四名围殴少年的壮汉全部撂倒在地。尽管身手不敌,那四人嘴上却依旧不服软,叫嚣道:“你们是他什么人?要你们来多管闲事!”“你们知道他得罪了谁吗?”
对于这些虚张声势的威胁,两名护卫根本毫不在意,他们只是冷着脸掂量着手中的棍棒,又朝四人逼近了两步。四人自知讨不到便宜,当即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巷子。
被救下的少年倚在墙边,大口喘息着,他朝两名护卫拱手道:“多谢两位出手相助,在下这里有一些银子,就当是感谢二位的路见不平。”
“不用。”其中一名护卫冷声拒绝道,眼神扫过少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