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街头遇袭,真相初现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61更新时间:25/09/15 22:17:36
骆钦衡望着眼前神色黯然的钱氏一家,心中亦是五味杂陈。钱宏乙纵有下毒杀人之罪,亦有其苦衷,他终究不忍心见这家人因此绝望。“钱宏乙下毒杀人,罪责难逃,”骆钦衡轻轻启唇,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但事出有因,我会向王大人呈请,酌情减刑。”
钱氏一家如闻天籁,纷纷叩谢。骆钦衡稍作停顿,又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他若一直隐瞒不报,只怕罪上加罪。你们何不修书一封,让他知晓你们平安,也好放下心结,说出实情。”
钱顺连连点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大人所言极是,草民这就动手,让乙儿不必再背负沉重。”
待钱顺写完信,骆钦衡旋即安排赵彦寸步不离地守护钱氏一家,而他则与夏凝启快马加鞭,直奔大理寺。
行至丁青街,往日人声鼎沸、繁华热闹的景象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夏凝启眉心微蹙,低声询问道:“阿衡儿,此处怎会如此冷清?”
骆钦衡心头一凛,尚未及答,几道破空之声已是箭一般射来。千钧一发之际,两人默契地从马背上跃下,稳稳落在街旁。尖锐的破空声随之而来,几枚暗器擦着马身而过,“扑通”两声,两匹快马应声倒地,哀鸣不止。
骆钦衡面色骤然凝重,与夏凝启背靠背站立,警惕地扫视四周:“暗器淬毒,小心!”
话音未落,十八个身着黑衣、头戴面罩的刺客如同鬼魅般从屋顶跃下,直扑两人而来。
二人拔剑出鞘,剑气纵横,瞬间与刺客缠斗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杀气与血腥味。这十八名刺客身手矫健,招招致命,毫不留情。夏凝启在与十名刺客周旋之时,余光始终锁定着骆钦衡那边的战况。
骆钦衡以剑格挡住迎面而来的两道剑光,左侧却忽有一道寒芒袭来。他仓促回身抵挡,却慢了一步,眼看剑尖直指胸口,危急关头,一道剑光如闪电般从背后刺出,瞬间了结了那名刺客。来者正是夏凝启。
然而,夏凝启的后背此刻空门大开,一名刺客趁机偷袭。骆钦衡急忙伸手一拽,夏凝启借力灵活转身,险险避开了致命一击,腹部却被划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就在两人身陷险境之际,更多的刺客涌入,与先前的刺客厮杀起来。骆钦衡与夏凝启面面相觑,一时竟分不清敌我。眼见局势混乱,两人索性不再插手,在一旁静观其变。后赶来的这批刺客武功路数杂乱无章,却招招狠辣,全然不顾招式华丽与否,只以取人性命为目标,杀意凌厉。
这种纯粹的杀戮风格,让骆钦衡心中一动,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夏凝启。夏凝启并未注意到他的目光,脸上的神情却愈发凝重。他不禁联想到,难道是自己的旧部?之前飞鸽传书杳无音信,他还以为对方已不再信任自己,为何今日又出手相救?常宁王与安王不是一党吗?
夏凝启当机立断,转头对骆钦衡道:“既然有人出手相助,我们不如趁机离开。”
骆钦衡深知此刻非计较这些的时候,点了点头:“好。”
两人迅速起身,向着大理寺的方向飞奔而去。一路上,再未遇到任何阻碍。
与此同时,大理寺内。钱宏乙看到家书,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他伏地痛哭:“多谢骆庆救我爹娘、妻儿!是我毒害了骆帅和骆将军,我罪该万死!” 近日来,他内心备受煎熬。骆帅和骆将军对士兵视若己出,恩情深重,他却为了私情竟下此毒手。一场本该轻松的胜仗,却让无数士兵的家人永远失去了丈夫和儿子。他真的该死!
他本不愿骆帅和骆将军身亡。在安王的指示下,他偷偷减少了药量,想着有军医在,他们至多在军营中休养几日,自己也算完成了任务。不曾想,丽罗国竟在此刻发动了最后的猛攻,来势汹汹。骆帅和骆将军不顾自身安危,强撑着披挂上阵,虽然大获全胜,却也因此不幸殒命。他千不该万不该,就这样让他们永远的离去了。
骆钦衡看着钱宏乙忏悔的神情,左眼角的朱砂痣仿佛浸染了血色,在寂静中显得格外醒目。他沉默良久,轻轻叹息一声:“我会如实向王大人禀明,请求酌情处置。”
夏凝启看出骆钦衡内心的伤痛,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地给予安慰。
钱宏乙听到骆钦衡的话,悔恨之情更甚,他嚎啕大哭一场,将积压在心头的痛苦尽数宣泄。随后,他一五一十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果然与安王脱不了干系。他之所以能顺利报名边防军,也是安王通过兵部官员马超暗中运作的结果。
钱宏乙签下画押,骆钦衡立即赶去找王朗。王朗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当即派人前往兵部,传唤马超前来大理寺,与钱宏乙对峙。
马超见事情败露,也只得招供了两年前被安王收买的经过。至此,证据确凿,骆钦衡心潮澎湃,终于可以为那些惨死的将士们讨回公道了。
次日早朝,王朗当众呈上调查结果。公仲邦自上次遇刺后,身体一直十分虚弱,朝政多由太子监国。太子闻及此事,雷厉风行,立即下令将安王及其党羽一干人等收押,待罪行查明后,依法严惩。
太子又岂会放过如此良机?借此机会,他着手清查了安王及其一众党羽。皇后也因痛恨安王害死瑞王,并希望讨好未来的储君,悄悄派宫女送去一份名单,上面尽是曾是瑞王心腹,后却投靠安王的官员姓名。
这一查便是两个月,无数贪官污吏纷纷落马。太子这才惊觉,安王竟在暗中培植如此强大的势力,差一点就能与自己抗衡,其心机之深,手段之狠,令人不寒而栗。
安王收受贿赂、暗害忠良、为挑拨两国纷争而谋杀丽罗国太子、官匪勾结草菅人命、贪赃枉法……桩桩件件,皆是抄家灭族之罪。太子原本打算直接将其处斩,然而,当这些奏折卷宗呈送至公仲邦手中后,却被暂时压了下来。
或许是公仲邦身体每况愈下,越发思念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愿再经历一个儿子离去的痛苦。最终,他只是将安王及其家眷圈禁于宗人府,虞贵妃也被打入了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