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疑云笼罩众生乱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325更新时间:25/09/15 22:17:36
凌嘉城内,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骤然席卷。仙姑的预言,常宁王的“天命所归”,以及大庆山采石场的奇异天象,如同三枚重磅炸弹,将这座城池搅得天翻地覆。百姓们窃窃私语,对常宁王的登基之说议论纷纷,就连圣上也只能暂时将这位“天选之人”软禁宫中,以平息众怒。
辛元良神色凝重,向骆钦衡和骆汐黛二人讲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仙姑声称夜观天象,得天启,预言常宁王将继位。随后,她耗尽真元,吐血不止,只留下“天子圣兮天孙崇,登以封兮称为王”的半句箴言。而另一边,骆汐黛则补充了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大庆山采石场竟也出现了天降异象,祥瑞的凤凰于崖壁上盘旋,并留下了同样的诗句。这接二连三的巧合,无疑将矛头直指当今圣上,意图颠覆朝纲。
骆钦衡眉头紧锁,听闻圣上已将常宁王安置在宫中,整个凌嘉城因此陷入了舆论的漩涡。骆钦衡深知,民心向背,朝堂稳定,全系于此。他当即决定,立刻入宫面圣,探明真相。
宫中,公仲秋韵愁眉不展。骆钦衡前来,奉上了虎符,汇报了奉旨办案的结果。公仲秋韵对骆钦衡的办事能力深感欣慰,但对于如何处置常宁王,他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大臣们纷纷上奏,要求释放常宁王,民间更是怨声载道,这让他这位皇帝倍感无力。“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皇上!”他忍不住发出了深深的感慨。
骆钦衡察言观色,立刻将话题引向了疫病:“陛下,微臣怀疑凌嘉城中突发天花疫病,与常宁王脱不了干系。”公仲秋韵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与他所想不谋而合。两人都认为,此次疫病的爆发,绝非偶然。然而,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此事便成了悬案。
“微臣愿往调查此事,请陛下恩准!”骆钦衡拱手请命。公仲秋韵大喜,他将身旁象征皇权的尚方宝剑交予骆钦衡,寄予厚望:“瀚月,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持此剑,如朕亲临,京城官员皆可调配,遇奸佞,可先斩后奏。”接过沉甸甸的尚方宝剑,骆钦衡郑重承诺,定不辱使命,查清天花疫病与大庆山采石场的真相。
次日一早,骆钦衡与夏凝启一同前往大庆山采石场。矿工们仍沉浸在前一晚的惊奇之中,议论着崖壁上的凤凰与诗句。骆钦衡向工头询问详情,工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夜的景象:狂风大作,崖壁上突然燃起熊熊烈火,火光中一只凤凰浴火而出,在空中盘旋数圈后,留下“天子圣兮天孙崇,登以封兮称为王”的诗句。
工头指引着他们来到发生异象的崖壁。那里远离矿洞,平时鲜有人迹。崖壁上空空如也,似乎并无异常。然而,崖壁前的地面却一片焦黑,显然曾有过一场大火。矿工们坚信这是凤凰涅槃前的征兆。骆钦衡仔细勘察地面,发现散落着细密的彩砂。夏凝启则施展轻功,跃上崖壁,触摸到一块微白、坚硬的物体,小心翼翼地抠下一块,递给了骆钦衡。
骆钦衡接过,仔细端详,闻了闻,又捏了捏。他眉头微蹙,说道:“这似乎是用米浆熬制而成,质地黏稠。”夏凝启听后,意味深长地一笑。骆钦衡沉思片刻,提议道:“听闻那日失火后,便再无异象。不如今晚,我们再放一把火,看看能否再现端倪?”夏凝启欣然应允。
搜查完毕已近正午,两人顾不得休息,立刻赶往城西的草塘街。这里是天花疫情最早爆发的地方。酒铺老板吴老见到他们,态度不满,认为他们是朝廷走狗,将常宁王囚禁。骆钦衡耐心劝说,希望能了解疫情的源头,以便彻底根除。
此时,仁医馆的张大夫恰好在门口晒太阳。他看到吴老为难骆钦衡二人,便出面劝解:“老吴,骆大人是好人,去年为了破案,他们可是差点把命都丢了。”骆钦衡见到张大夫,立刻上前施礼,感谢他往日的帮助。他依然记得去年为了揭露袁正阳的阴谋,他们曾请张大夫协助,那次行动惊险万分,医馆也因此遭受了无妄之灾。尽管事后给了丰厚的补偿,骆钦衡心中始终过意不去。他希望能借此机会,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也算是对张大夫的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