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仙姑骗局露马脚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783更新时间:25/09/15 22:17:36

骆钦衡背着夏凝启,一路小跑,口中不停道谢:“多谢姑娘,真是大好人啊,救命之恩,感激不尽!”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轮到他们了。刚踏入门槛,两名童子便拦住了后方排队的人。

他们步入大堂,骆钦衡小心翼翼地将夏凝启放下,随即转向那位仙姑,压抑着哭腔恳求道:“仙姑,求您救救我的大哥,他、他病得十分严重,快不行了!”

仙姑审视了他们片刻,眼神高深莫测。接着,她轻轻点了点头,身旁一位神姬便端来一碗清水。神姬扶着夏凝启,骆钦衡却一把拦住了她的手,急切地问道:“这是做什么?”

神姬语气平静地解释:“这是圣水,乃仙姑每日虔心向上天祈求所得。若想他康复,切勿阻拦。非大奸大恶之人,上天怎会放弃?”

骆钦衡心中仍有疑虑,担心那水有何不妥,正欲开口阻止,却感到夏凝启拽了拽他的衣角。他只好作罢。

神姬将一碗清水灌入夏凝启口中,然而,夏凝启的情况却毫无好转。

仙姑掐指一算,眉头紧锁,脸色沉了下来:“你是屠夫,是吗?只因杀孽过重,恶报降临。我看……还是早做打算吧。”

骆钦衡抹了抹并不存在的眼泪,语带哀伤地问:“那、那可怎么办啊?”

仙姑摇了摇头,语气透着惋落:“那些枉死的动物亡魂正环绕着你,你……已无救矣。”

就在此时,夏凝启停止了抽搐,一个翻身便从地上站了起来。他眨了眨那双风流的桃花眼,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向一脸错愕的仙姑:“仙姑,或许老天爷不愿收我,你看,我这不是好了?”

仙姑迅速恢复了镇定,故作姿态地又掐指一番,点了点头:“吾刚才未曾算及你的前世。你前世曾救过一只狐狸,它为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愿替你偿还此劫。你务必记得,日后多积善德,切勿再滥杀生灵。”

夏凝启笑嘻嘻地问道:“仙姑神机妙算,不如也算算我们二人是做何营生的?”

仙姑抬起手,认真地打量了他们一番,说道:“待我好好算上一算。”

二人静静地等待着。围观的百姓们也窃窃私语,议论着刚才那一幕。

片刻后,仙姑放下手,神色如常:“你们二人乃京城中的贵公子,家中长辈皆非凡俗之辈。”

“好本事啊!”夏凝启得意地扯下脸上的假胡子,笑道:“可惜,还是算错了。我可没有爹。”

“仙姑,大理寺办案,请跟我们走一趟。”骆钦衡取出随身携带的腰牌。

仙姑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你们凭何抓我?”

“就凭你装神弄鬼,欺世盗名,更甚者,还挑唆常宁王与陛下之间的叔侄关系。”骆钦衡神情严肃,但并未说出常宁王是幕后主使的猜测,毕竟,证据确凿之前,言语不可过重。

仙姑缓缓从椅子上起身,突然掷出一枚暗器。二人侧身闪避,那暗器落地,冒出一阵浓烟,瞬间遮蔽了所有人的视线。趁此混乱,仙姑与神姬趁机逃离。

门外的两名童子也想趁乱逃走,却被骆钦衡和夏凝启带来的衙役当场按住。

周围的百姓们目瞪口呆,望着眼前的一切,依旧没能明白发生了什么。

骆钦衡扯着嗓子大喊:“这位仙姑,不过是个江湖骗子,根本不懂什么法术!”

“可是……她治好了我们家的天花啊!京城里那么多大夫都束手无策,只有她……”一名壮汉疑惑地问道。

“还有我家孩子,高烧不退,也是这位仙姑给治好的。”

“这次的天花,是有人故意下毒!各位父老乡亲,请相信我,我一定会查出下毒之人,给大家一个交代!”骆钦衡信誓旦旦地保证。

然而,百姓们依旧难以置信:“你说仙姑是骗子,我们凭什么再相信你?”

“真是愚昧至极!”夏凝启气愤难平,“她若真是上天派来拯救你们的仙姑,听说是我们官府的人,为何要逃跑?她真有本事,为何算不出我是假中毒,更算不出我们的身份?”

不少百姓听了夏凝启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开始劝说那些仍然固执己见的人。见到百姓们终于有所清醒,骆钦衡长舒一口气。人言可畏,幸好,他终于扭转了众人的看法。

他们押着那两名童子回了大理寺。一番审问下来,却发现二人一问三不知。他们原是杂耍班子的人,是那位仙姑给了班主银两,班主便派他们二人前来协助仙姑行骗。如今,这个班子就在距离凌嘉城十里地的天德镇。

更令人意外的是,仙姑本人并不会医术。真正治好天花的是那位神姬,她懂得一些基础医术,而治疗天花的方法,则是在一本手札上学来的。神姬每次都会借喂圣水的机会,为病人诊脉,然后用手势悄悄告诉仙姑,仙姑再根据病情,说出相应的说辞。

骆钦衡无奈,只得派王微冲前往天德镇,将班主带来对质。奈何主谋已逃,想要指证常宁王,恐怕依旧困难重重。

就在这时,巡防营的人却带来了好消息——他们找到了山泉水的源头。

草塘街的河水,源头皆来自然乌山。然乌山的水在城中有数条分流,蜿蜒穿过城中四纵五横的主要街道,几乎贯穿了整座城池。

巡防营的官兵们循着然乌山的山路,在一条水流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一堆浸泡在水中的衣物。起初,他们并未在意,直到注意到衣物上压着几块巨大的石头。若非这些石头压着,这些衣物早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

他们将衣物从水中捞起。这些衣服经过多日山泉水的冲刷,已有些破烂,但依稀还能辨认出,全都是些粗布麻衣,像是普通百姓所穿。不禁令人疑惑,究竟是谁,费尽心思将这些百姓的衣服,特意安置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