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潘氏血案疑云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291更新时间:25/09/15 22:17:36
夏凝启回到侯府,满腔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紧握着双拳,手背上青筋贲张,语气中充满了懊恼:“那些刺客的衣袍上,竟然绣着那种诡异的符号!他们分明就是杀害潘姑娘的真凶,要不是我当时差一点就将他们缉拿归案!”
骆钦衡闻言,身体微微一颤。他仔细回想着赵武涛与清乐坊那些人的说辞,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油然而生。一个可怕的真相如同乌云般笼罩了他的心头,他似乎明白了潘小蕊为何会惨遭毒手——是为了庇护他们。
夏凝启依旧沉浸在未能抓住凶手的愤恨之中,而骆钦衡则缓缓地吐露了自己的推测:“潘姑娘,她定是在那个夜晚,无意间窥听到了吴宰相与某个神秘人物的密谋,得知了他们意图加害于我们的计划。她想赶往兖州,将这个重要的消息告知我们,却不曾想……”骆钦衡的声音戛然而止,脑海中浮现出潘小蕊那般决绝的身影,一个明知前路凶险,却依旧选择奋不顾身,勇敢前行的女子,她的牺牲,究竟是为了什么?
夏凝启听着骆钦衡的话,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怔怔地望着骆钦衡,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你是说,她……她是因我们而死的?”自责与悔恨如潮水般瞬间席卷了他的心脏,真相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
骆钦衡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夏凝启那难以置信的脸色,他快步上前,用力地将他拥入怀中:“别这样,夏凝启。我们一定会为她报仇的!”
夏凝启的双拳早已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他的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们一定会为她报仇的!”
时间仿佛静止了许久,当夏凝启终于从巨大的悲痛和自责中稍稍平复下来时,他深吸一口一口气,沉声问道:“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潘姑娘的死,是吴致远所为?”
他需要确凿的证据,来支撑他复仇的决心。
骆钦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片刻之后,他还是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目前,我们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大理寺接下来的调查重心,应该放在吴致远的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抓到那些刺客,找到他们身上的线索,或许就能找到足以定罪的证据。”
然而,即便如此说着,骆钦衡心中依然没有丝毫的把握。他隐隐觉得,潘小蕊手中那件绣有奇特符号的衣物,很可能是吴致远故意留下的,以此来引诱他们步入他精心设计的圈套。吴致远,这个看似权倾朝野的宰相,为何会如此针对他们?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为了能够早日破案,夏凝启不顾骆钦衡的劝阻,暗中调派了大理寺的侍卫,对吴致远进行了长达五日的严密跟踪。吴致远每日散值之后,都会悠哉悠哉地前往清乐坊听曲。每一次看到吴致远那副得意忘形的模样,夏凝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潘小蕊那凄惨死去的面容,心中的烦躁与愤怒便愈发难以遏制。
骆钦衡也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积极地搜集着相关的证据,但遗憾的是,一切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收获。
直到第六日,夏凝启终于忍无可忍。他不再顾忌任何劝告,趁着吴致远前往清乐坊的间隙,偷偷潜入了宰相府。然而,宰相府内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般的重重机关。他在府内搜寻了一圈,却一无所获,甚至险些再次被捕。当他狼狈不堪地回到侯府时,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骆钦衡看着夏凝启失魂落魄的样子,轻轻地叹了口气,柔声安慰道:“夏凝启,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我们只需保持耐心,仔细地搜寻,一定能够查明真相,告慰那些含冤而死的人。”
夏凝启压下心中熊熊燃烧的杀意,重重地点了点头。然而,他内心的冲动,终究还是没能完全克制住……
自从得知朱静婉与父皇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隐秘后,公仲秋韵在早朝之时,总会忍不住偷偷打量着骆钦衡。这个人,真的有可能成为他的兄弟吗?
随着战事尘埃落定,凌嘉城的百姓对骆钦衡赞不绝口,这让他心中的忧虑感愈发加重。
这日,他正在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一封加急奏折被火速送到了他的御案之上。当他看完奏折的内容时,心中顿时大惊失色——京兆府尹郭缙送来的奏报,竟然写着夏凝启当街杀死宰相吴致远后潜逃,请求他下达指示。
他当即下令,命御林军大统领王括率领人马,火速前往定青侯府。夏凝启竟然敢当街行凶,简直是将国家法律视若无睹!国无法不乱,家无规不宁,杀人偿命,此事绝不能姑息!
此时的骆钦衡,人还在赤炎营。侯府上下得知御林军前来搜查,皆是一脸惊疑不定。御林军在侯府搜查了一圈,并未发现夏凝启的踪影,便悻悻离去。
骆钦衡回来后,听闻此事,脸色顿时变得无比凝重。他屏退左右,目光灼灼地看向骆汐黛:“夏凝启,他现在在哪里?”他坚信,夏凝启一定藏匿在侯府的某个隐秘角落。
骆汐黛还未及开口,房梁之上突然跃下一道身影,正是夏凝启。他有些尴尬地说道:“阿衡儿,我知道,我这次闯了大祸了。”
夏凝启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原本并不打算杀死吴致远,然而,吴致远却早已在暗中设下埋伏,意图置他于死地。不过,吴致远显然低估了他的实力。在与那些埋伏的杀手缠斗之时,他失手杀死了躲藏在不远处的吴致远。事已至此,他只能选择逃离。但是,他并不后悔。有仇报仇,以牙还牙,吴致远那个贪赃枉法的狗官,只会躲在暗处玩弄阴谋诡计,杀了他,也算是为民除害。
骆钦衡表情严肃地看着他,沉声说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乃是本朝大忌!吴致远究竟是对是错,自有律法来评判。若人人效仿你这般‘替天行道’,这世上还有何王法可言?”
夏凝启被骆钦衡这番质问说得低下了头,一时语塞。
骆钦衡继续说道:“我现在便进宫面圣,为你求情。你就在家乖乖地待着,哪里也不许去。”
骆钦衡以为,此次进宫面圣,公仲秋韵会听取他的解释,给予一些宽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却反被公仲秋韵指责他欺上瞒下,包庇真凶。
骆钦衡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德元殿,他不禁在心中哀叹:莫非,无论谁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宝座,都会变得薄情寡义,多疑猜忌吗?
他脑海中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一条死胡同。他皱了皱眉,转身欲走,却意外地看到周邑躲在不远处的树后,对着他招手示意。
骆钦衡心中一愣,随即警惕地观察了四周,发现无人注意,便跟着周邑七拐八绕,来到了一处荒废的院落。
骆钦衡疑惑地问道:“周大总管,发生何事了?”
周邑面色凝重,将赵琦入宫一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他。他在宫中资历最老,有些事情,旁人难以瞒过他,而且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会轻易泄露秘密。
然而,当年骆在全曾救过他一命,如今他不忍看到骆钦衡这样一个清正廉洁的少年,就这样被人陷害,因此才冒着风险前来提醒他。